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家发布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后,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为充换电站充电电价设定基准价格。
一些新能源汽车推广热情很高的地方政府期待已久。“充换电站建设速度慢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回报机制,电价确定后,地方政府才能推行具体政策,推动充换电站建设。深圳此前已经制定了用地、充电设备补偿、服务费收取等政策,就等国家发改委敲定电价。”深圳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部门一位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政策逐步完善的同时,此前充当充换电站建设主角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开始延缓投资计划,包括对业务开展区域进行限制。有消息称,国家电网放弃了地毯式铺开模式,决定不在城市内建设充换电站,而只在交通干道沿线布局。8月4日,国家电网相关部门对此没有发表置评。
“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担心的问题之一是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受到国企的打压。这条规定实际上是在给社会资本腾出空间,划地而治,制定游戏规则。”一家参与建设充换电站的企业内部人士称。
电网暂停了充换电站投资,还有一种可能是筹划通过与民企建立合资公司,改革充换电站建设模式,试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体制改革在内部也是敏感话题,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消息传出,但有这个方向。”接近南方电网的人士称。
限制央企 无限扩张
截至2013年,国网已经建成充换电站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 过去五年国网对充换电站建设的投资可谓“不计成本”,但面临的巨大后续投资和已建成充换电站的不断亏损,让国网难以在这一项目上继续前行。
“以一座充电站投资500万元算,国网单建设投资就超过20亿元。基本上所有充电站都没有实际性运营,每座充换电站每年的运营亏损又超过150万元。”上述深圳官员计算称。如果按照国家计划,2015年要建成4000座充换电站,2020年建成10000座,国网和南网两家公司显然没有这种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