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锂电池“闹”材料革命 中国玩不起石墨烯?(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OFweek 锂电网    2014/7/25 11:55:37  我要投稿  

石墨烯/铝空气电池炒作 中国经济玩不起?

从纳米材料到稀土材料,从氢燃料电池到铝空气电池,从三元锂到石墨烯,诸如此类的高科技、新概念名词,往往带着看似风光无限的前景,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尽管这些新产品也许只是存在于某个实验室的原始模型或初级产品,尽管这些新概念可能只是存在于科技杂志的一篇创新论文或前瞻性报道,尽管不少新技术目前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开发尚有不小的距离,但是并不妨碍它们成为炒作热点。

目前,中泰化学参股的厦门凯纳官网显示,该公司的石墨烯微片因其优秀的电导和机械性能可用在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电池开发上。目前中泰化学研发人员已进驻厦门凯纳,共同推进石墨烯与PVC聚合相关试验。

资本不会放过任何可能获利的机会,这些热炒的科技名词一次次让资本市场兴奋,相关概念股票动辄以连续涨停板作为回应。也许,不少人还不完全清楚这些科技名词的真正含义,但是一样可以在资本市场赚个盆满钵满。

如今,这种科技概念的炒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范围也逐渐从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转移。诸如光伏、稀土、石墨、锂电等,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不少业内企业摩拳擦掌,也想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分一杯羹。

对于资本市场的炒作,不论是炒家别有用心、利用消息,还是散户趋之若鹜、趁势跟进,或者企业放烟雾弹、一博眼球,都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使然。但是,当这种炒概念的游戏开始向实体经济转移时,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笔者所言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诸如新能源、低碳产业、环保产业、生物产业等领域,不少企业动辄冠以高科技之名,搞的却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是空手套白狼,仅仅是利用科技概念捞一把,以实现跑马圈地、关联交易、投机获利的目的。高科技的光环,让这些项目和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也让他们获得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有些地方政府一听上马的是高科技项目,大笔一挥,大批资源、土地、投资如数奉上,本想和企业一起名利双收,但是结果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当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科技概念、新兴产业不一定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君不见,我国曾经遍地上马光伏项目,最终却尸横遍野,大到无锡尚德,也难逃破产清算命运;而上游不少有机硅加工企业,更是无视环保法规,生产场地漫天烟雾,不少工人因此罹患尘肺病。君不见,我国大批企业投身稀土材料开发产业,生产的高端产品屈指可数,有人打着高科技旗号,干的却是乱采滥挖、低价出口的勾当。君不见,部分地区大力发展石墨产业,美其名曰资源高效利用,最终却把污染留在了当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