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请不要误读“智能电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财新-无所不能  作者:夏伟  2014/6/25 9:53:22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认为,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这是对智能电网的严重误读。

智能电网是智能生活的基础,将智能电网比喻为智慧城市的一根神经,是对智能电网的模糊认识和片面解读。解读者认为,用电只是城市众多需求中的一个,没有看到智能电网早已经脱离于电力以及能源本身,而是一个全社会从意识理念到行为习惯的深刻变革,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产生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中国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犯下的错误是片面解读智能电网,对智能电网模糊以及狭隘认知,必须予以纠正。

前不久,笔者受邀出席国际能源署在北京召开的《世界能源投资展望》专题报告中国发布会。在与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FatihBirol博士就能源对气候的影响进行沟通时,笔者提出,对于全球降低2摄氏度的气候控制目标,智能电网是一个不能绕开的基础支撑者。

众所周知,电能的生产、运输、消费必须在同时完成,这就要求电力供需必须在瞬时达到供需平衡。一方面,从发电侧来看,必须解决谁来发电、什么时候发电、发多少电、什么时候停机等问题。当前,这些问题靠现行的电力调度系统来解决。多年来,中国以计算机加人力的传统调度方法,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笔者认为,这种过渡性的“半自动”的电力调节机制,会随着电力工业与大数据的进一步融合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电网。

在不远的将来,智能电网的建成投运,将使得发电侧实时掌握需求侧的负荷需求,从而实行动态的瞬时调节与控制。随着电网经年累月的运行积累,智能电网会对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在某一个时段预测到下一个时段的负荷走向,作出预调节,从而避免能源浪费,提高单位能效。换言之,智能电网能打通电能需求侧和供应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梗阻”和“延迟”症状,让电力系统真正成为灵敏的会思考的智能系统。

另一方面,对于需求侧,管理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知道,全社会的用电者,至少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按照“重要”或“次要”来分类。比如医院、交通等用电负荷在某些时段就是属于重要负荷,一般都要重点保障,相对而言,此时的家庭用电中的烧开水、洗衣服等负荷就是次要负荷。因此,可不可以对全社会的负荷进行科学分类,让次要负荷转移到夜间不重要的时段来进行错峰用电呢?这在技术上并不是什么难题。可以给每一个负荷设定一个编码地址,对这些地址在特定时段进行流量限制。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