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让我们走了一个极大的弯路。”今年1月11日,仇保兴副部长出席有关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时这样说道。他同时指出:“智慧城市”概念进中国后,多位专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大于预期期望。真正的“智慧城市”会经历漫长的城市建设过程,而全国大多数城市是在短期内快速变大的,前期规划就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因此很难真正“智慧”起来。”
一直关注万宁智慧城市建设的海南省住建厅建筑节能科技处处长吴薇表示了她的担忧: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期,部分问题还需要破解。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大有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万宁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万宁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在规避这些问题。兴隆旅游区既有南洋文化,又融合海南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现在更有渐成趋势的候鸟文化。这些独特性,有助于万宁破解这一困局。万宁注重开发当地融合的文化,从建筑到美食都树立独特风情的做法,倒可以给别的地方提供参考。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信息共享仍需打破制度性障碍。实现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牵扯到政府的诸多“闭路运行”部门,牵扯到运行效率和如何打破各行业与部门之间的壁垒。
最后一点是令人担忧的信息安全管理。智慧城市以海量信息运作与创新理念为核心,包括“隐私”问题、“可信度”问题、“防伪”问题等。因此其信息、网络乃至应用终端的安全问题比一般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要求更高,其挑战会更多,随之其相应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
国家信息化中心信息研究院主任张新红曾经说过:“地方政府附加在”智慧城市“概念上的,有的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心态作祟。只有真正站在”智慧“的高度上,才能让”智慧城市“在市民心里”智慧“起来。”而在现实中,有人以为智慧城市能解决城市发展的所有问题。但常常是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还增加了。在记者的多地采访了解中,发现在一些城市,新的重复建设仍在继续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依旧互不连通。
智慧城市只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途径,政府主导并不是万能的。着眼于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问题,更要以发展民生为根本,立足于此,“智慧城市”建设才不会出现“瞎指挥”,更不会有“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