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资金问题也得到了银行的关注。今年4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署《江苏省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19个入围智慧城市的16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试点,总投资600亿元,融资需求420亿元。国开行江苏分行将为上述项目提供专项融资规划服务,并统一纳入该行规划项目库予以重点培育,待条件成熟融资推动实施。
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也于近日宣布推出“智慧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细分市场之后定向发力。“比如有城市要建造地下管廊,原本由市政建设的拨款来做,我们设计的方案中是通过成立一家地下管廊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把管廊建设视为一个物业管理,收取一次性租用的费用,以及定期收取保养维护费。这就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这样向媒体介绍该方案。
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与银行积极参与,摸索出以上可行的路子,可以为各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提供一种途径。
事实上,“智慧城市”主要由各地政府推动,资金来源主要程度上仍是以各级政府财政承担,或者间接由政府买单。而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资金紧张而导致相关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情况,如何保证后续资金能持续跟进,这将考验政府对项目的运营能力。山东省济宁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如果企业为政府做好整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后,政府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为用户提供路况信息、路线选择等有偿服务,以解决后期的系统维护费,甚至将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
冷思考—智慧不应瞎指挥
然而,在全国推行“智慧城市”的住建部,却开始为中国“智慧城市”热潮“泼冷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12年7月19日第一届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提出:“智慧城镇建设是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创新探索,不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城市方案是”白智慧“,不应用智慧技术的城市建设可能是”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