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重组后崛起电池企业近200家
2014年4月10日,新乡迎来了降温,与前一天相比,最高气温下降了10℃左右。
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河南新太行电源有限公司电池研究院院长张红兵说起两天后的行程,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两天就要北上和一家公司谈合作,以后动车、高铁上用的电池,可能也会来自新太行。”
张红兵说,目前电池处于测试阶段,“整体运行很好”。
“新太行”就由第755厂重组而来。进入到21世纪,新乡电池厂、第755厂先后迎来改制,新乡电池厂的“中华”商标,在2006年被新乡市收回,而后归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使用;两年后,第755厂也宣告破产,重组后变为新太行。
上世纪80年代后,一部分“进步很快”的人走出了国营的两个厂子,一批电池企业在新乡冒了出来。知情人士分析说,在那个讲究改革和开放的年代,从国有企业出走创业,成功的人大有人在。
如今,在新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大小小的电池企业近200家,出走的人成了总经理、董事长。
国营电池厂变身,成为电池龙头企业
两大老牌工厂,最终在重组后发展为新乡市两家电池龙头企业。
新太行锂电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义新今年48岁,但常年的操劳,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