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取代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以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不仅成功地应用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而且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也得到了应用,盟固利公司提供了60辆电动公交车所配备的锰酸锂电池。
在目前纯电动汽车因价格过高而无法商业化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纷纷转而优先发展汽电混合动力车。自1997年日本丰田首先推出汽电混合动力车以来,到2009年,累计销售201.7万辆,累计减少11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经过几年的发展,使原本处于起步阶段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国内已经成长起来十几家大型正极材料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仅深圳一个市就有近千家电池生产企业。中国锂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与盟固利公司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发布、实施关系密切。
标准的生命在于应用。钴酸锂、锰酸锂等标准的实施,加速了上游锂资源的开发速度,加大了其开发规模,提高了其控制技术,使碳酸锂从工业级逐渐转变为电池级,数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碳酸锂的大量使用又带动了锂资源的开发。同样,锰资源、镍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下游产业的带动可以从电池的容量上明显表现出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从1100mAh,提高到1500mAh,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后来又提高到2000mAh以上,目前已经向着3000mAh乃至4000mAh的方向迈进了。
从我们身边就可以看到:照相机的电池在不改变其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可以拍的照片越来越多了;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了。这些跟产业标准的实施是分不开的。
同时,通过标准的制定,能够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北京没有锂、锰矿产资源,北京市企业一方面通过入股直接参与外地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通过标准的实施,强化了对资源利用的话语权。
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来说,所制定的钴酸锂和锰酸锂等标准具有行业先进性。标准所要求的指标相对较高,行业内的企业想要达到这种标准,必须进行技术革新,技术革新的同时则形成了相应的专利。
作为电池材料,离不开上游的原材料,也离不开下游的电池生产。标准要求的指标相对较高,使得企业不得不采用新的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方法,这样,精密测试仪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标准对原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且对原材料的品种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促进了上游原材料的发展。
对电池而言,材料性能的提高必定带动电池性能的提升,因而带动了电池的下游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其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
延伸阅读
国际化接轨续写锂电池正极材料标准新篇
盟固利公司继钴酸锂、锰酸锂标准之后,又主导制定或参与制定了“镍酸锂”国家标准。同时,还包括钴酸锂相关的4个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镍钴锰酸锂行业标准、钛酸锂行业标准和三元产品的两个测试方法的行业标准。目前正在进行钴酸锂国家标准的修订,而且也就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国家标准提出了立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