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政策助力似乎未能催热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不足两万辆,与中国原定在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差距颇大。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也将增强,前提是政府方面必须加大相关配套支持力度。
2月8日,财政部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从2014年1月1日起,将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燃料电池汽车车型的补贴标准调整为:2014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调5%,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调10%。《通知》同时明确,现行补贴推广政策在2015年年底到期后,中央财政还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
正确树立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机制”,实际上是为了明确新阶段政策推动的作用,在产业化起步以后,更多地要依赖正常的市场驱动和竞争。但业界似乎并不乐观,从事汽车产业研究多年的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补贴政策并未完全取消,且下调标准也低于预期,但受制于价格及充电站配套设施建设等因素,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难言乐观。
热政策下的冷市场
此次政策补贴标准相较5个月前的政策作了较大幅度的上浮调整。据了解,2013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委曾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称,补助标准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确定,并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逐年退坡”,2014和2015年度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标准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下调10%和20%。
不仅如此,雾霾和环境治理也让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地政策竞相追捧的对象。北京、上海、合肥、芜湖等多地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或酝酿出台相关政策,以加大对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不过,政策助力并未能催热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不足两万辆,与中国原定在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差距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