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首个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于近日发布。
12月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明确到2020年基本完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任务。
这262个城市被作为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以及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其中,约1/4的城市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国家财政部负责人表示,针对资源型城市的重点难点问题,除了专门设立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之外,还会通过收入分享制度、其他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支持。
首次界定262个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此次划定的262个资源型城市,分布在除京、津、沪三市外的所有省区。其中,云南数量最多,有17个;辽宁、河南两省次之,有15个;山东、河北、湖南三省各有14个。
“我们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两个指标,把这262个城市区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首次摸清了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家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12月3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据介绍,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资源保障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是我国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共31个;成熟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是现阶段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共141个;衰退型城市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共67个;再生型城市基本摆脱了资源依赖,经济社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是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区,共23个。
资源型城市名单的确定,无疑会对这些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据悉,已经有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先后分三批被定为转型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