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输配电价
直购电中的三方利益博弈体现在价格之中。用户与电厂确定电量和上网电价,与此同时用户支付给电网一定的“过网费”,过网费是由输配电价和网损构成。最终价格是上网电价、过网费和政府性基金之和。
其中,由于是市场行为,上网电价由用户与发电厂协商而成,“过网费”中输配电价则由国家发改委核定,网损由当地物价局核定。
在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均表示,推广直购电,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至关重要。而此前的计价方式中,输配电价是当地销售电价减去上网电价构成的购销差,这种相对单纯的定价方式存在不合理性。在推行过程中,导致电网的“过网费”依然偏高。
在欧阳昌裕看来,大用户直购电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独立的输配电价。在近期执行的直购电协议中,一些省份都核定了输配电价,同时依然存在定价较高的问题。据介绍,由于大用户购电由地方政府来牵头实施,但输配电价定价还是由国家发改委审批,相对滞后。
一般来讲,电网输配电的合理成本包括技术、人力、管理成本等,但由于核算方式不透明,一些附加成本和收费加入其中,导致购销差过大。
据黄少中介绍,对于大用户而言,电压等级较高,未经过配、售环节,输配电价应该降低。“输配电价也要体现按照电压等级来定价的原则,电压等级越高,价格应越低。”
事实上,在我国,由于过去有着复杂的电价分类历史,电价构成似乎是一笔“糊涂账”。因而,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核定输配成本也较为困难。
特别是居民用电经过了所有输配售营销等环节,实际成本则更高,但居民电价大大低于大用户电价,出现了交叉补贴的情况。
“传统电价都是直接指定一个终端电价,但终端电价里面包含着什么,以及与电网向发电厂购电的电价是多少都不清楚。而直购电的电价是由发电企业与用户企业直接协商,再加上电网的输配电价,这样的话就使得电价较以前清晰明朗一点,有助于理清电网运营成本。”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解释道。
对于电网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其财务状况。直购电的试行会使得电价在制定的过程中,真正的利益框架被还原出来,电网在今后的定价中加成或许会因此减少。“直购电推广较多的话,电网公司就要重新调整重心,把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而不仅仅是卖电。比如说更加注重输配电以及电力设备等的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