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令主管部门为难的是,如果没有降低参与用户的用电成本,用户也没有参与积极性。虽然实施直购电后,市场价格又涨又跌,但在目前电力供应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降低电价是必然结果。
“在电力供应紧张情况下,电网和发电厂都没有动力参与;电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电厂为了提高发电小时数,会有参与意愿,但电网企业也很为难。”中国电力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解释道。
在四川,由于水电装机较大,火电发电的发电小时数较低,不到4000小时,在全国范围内是排在倒数位置,而按照利用小时数比较低的情况下,电厂还是有动力参与直购电的活动。
和四川一样,位于云南、东北等省份的发电企业,通过“薄利多销”方式有意愿参与试点。
不同于四川发电企业对于电量的渴求,在发电小时数比较高的华东地区,发电企业就比较关注电价,而电价就会遭到电网的瓶颈。
与此同时,直购电试点推广直接影响了电网企业的利益。“目前直购电交易电量比较小,对于电网公司的冲击还不大。如果试点推广,电网效益无疑会受到较大冲击。直购电交易量一旦过大,电网肯定反对。”上述地方电监办的官员称。
在电网公司不愿意让利的情况下,发电厂与用户企业则更不愿意去得罪电网公司。在陈力华看来,以一个弱势群体的角色去与电网公司谈电力交易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对直购电的设想在于,赋予用户选择权,不指定企业、电价、电量,一切行为在交易规则下进行,做到阳光公开,自愿参与,不强迫执行。通过相关试点,能够出台合理的输配电价,终端用户可以直接与发电企业进行交易。电力变成产品,成为普通意义上的商品,而不是一味地对大用户进行优惠和倾斜。
在欧阳昌裕看来,大用户直购电带给用户三层意义:一是赋予用户选择权;二是用电保证可靠,短缺不会拉闸限电;三是降电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前两点。
“直购电就是市场化的一种尝试,培养企业竞争意识,在这里面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我们作为主管部门,在试点中能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完善实施方案。理想化的情形应该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电厂去交易,而不是经信委或者发改委去规定。”四川省电监办市场与价财监管处一名官员对记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