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德国电力反私有化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报    2013/12/5 9:53:15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记者:您近年来一直在德国工作和生活,能否简单谈下德国出现的电力反私有化趋向?

廖宇2013年9月底,德国大选之后最震惊的消息是:汉堡超过50%的市民自愿投票赞成政府回购电网和供热网,对于这个不到180万人口的直辖市来讲,这意味着全体市民要付出约30亿欧元,用于重新把电网国有化。

如果没有记错,十几年前,统一后的德国在90年代末对民航、电信、铁路、电力、供水等垄断性企业进行了强制性的私有化,无力也无心承担巨额亏损和持续投入的纳税者当时对此强烈拥护,认为彻底的私有化并推向市场竞争可以解决这些国有化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可不过短短13年,也许还是同样的人们,又着急在汉堡和柏林推行政府回购计划。仅就柏林电网而言,本世纪初柏林政府以约10亿马克的价格把柏林市的配电网卖给了瑞典大瀑布公司,如今如果要购回,将要付出至少约30亿欧元,还不包括后期必须进行的电网建设投入。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因素,这笔买卖也要花费纳税人的大量金钱。

记者:您认为原因是什么?这对于中国电力改革有什么启示?

廖宇:其实原因很简单。电力能源这种特殊的行业需要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提供便宜周到的服务。无论在哪个国家,电力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的体制都必须结合短期和长期目标,与本国国情进行通盘考虑、动态调整。所谓世易时移,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承受力和民众的诉求都会发生变化。

以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推行能源转型的德国为例,十多年来也算步步为营效果显著:今年夏天,德国全境安装的近3300万千瓦的风机和320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最高出力加起来已达3000万千瓦,接近德国电网负荷的一半。可以说在能源转型的改革框架下,可再生能源在德国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德国人并没有简单地将此归功于当年进行的电力行业私有化改革。恰恰相反,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衍生出一些问题,对此德国人一直在反思:电力体制改革反反复复,到底该如何衡量对错?

对中国来讲,也许最该从国外借鉴的,不是那种贴满了各种标签的成功经验,更应该从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特色的道路。

记者:具体而言,德国的电力改革经历了哪些起伏?

廖宇:可以从多方来审视。一是从降低电费到二氧化碳减排。目前,德国举国上下最关注、对电力改革进程最不满的就是,明明当初实行私有化时,宣称的是减少纳税支出、保持低价电费,可是10年来德国电费已经从当年的14欧分(约1元2角人民币)翻倍到了现在的近30欧分(约2元5角),几乎是全欧洲电费最高的国家。

明明实行厂网分开,输配分离,就是为了引入市场竞争,促进产品价格下降和服务提升,可为什么电费不降反升呢?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