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商务部官员谈电力改革:反垄断是工具而非目标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亮报  作者:张静 束丽娜  2013/12/4 9:26:46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记者:请您谈谈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的历史过程。

梅新育:在欧洲的工业革命中,相比英、法等先行国家,普鲁士德国是作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后来者急起直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的国企是从军工、铁路等领域开始兴起的。无论是在普鲁士的经济“赶超”时期,还是在二战之后的德国经济重建与发展时期,德国国有企业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发展中都起了很大作用。它们扮演的角色不是被动的跟随者,而是领头羊,带动整个德国基础产业体系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前后就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早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铁路系统效率就超出别的国家几乎是一个时代,此外高速公路建设也是他们的发明。这些成就在二战之后被别的国家吸取。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以战胜者的身份统率百万大军占领德国西部,却对战败者的高速公路系统印象深刻,当上总统后按照德国高速公路的模式在美国建设高速公路网,建成了全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浪潮进入德国。私有化改造有效率方面的因素在推动,因为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德国国企积累了不少弊病。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德国国企提供的基础产业服务价格片面强调让大众能够承担,定价偏低,落后于通货膨胀,造成企业亏损。同时,由于价格太低,低于经济成本,很大程度上也刺激了浪费。

这些客观存在的弊端,让欧洲大陆开始了国企的私有化浪潮,通过非公开转让、股份制上市等方式进行私有化改造。德国邮政通过上市的方式,进行私有化改造。

记者:您如何评价欧洲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成果?

梅新育:有些私有化改造,确实应该进行。比如有些资源枯竭、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不具备技术竞争力的行业,如果再继续投入国有补贴,国有经济就不是充当支柱的角色,而是成了吞噬经济活力的黑洞。这种典型如撒切尔夫人改掉的英国煤矿产业。

但有些私有化改造很不成功,是失败的。比较典型的是英国铁路私有化,把原本统一的铁路体系分拆了,本意是想通过竞争来提高效率,但结果成本一点没有降低,沟通效率却降低了很多,票价上涨了很多。在现代铁路技术下,纵向一体化运营的效率远远比分拆的效率要高得多,分拆反而提高了协作的成本。如果产业本身是自然垄断或者近乎自然垄断的,通过打着反垄断的旗号分拆竞争,抵不过纵向一体化损失的效率,这对国民经济来说是倒退的,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是一种“犯罪”。

在没有解决提高效率的问题的情况下,没有降低成本,私有化反而会让价格更高。如果说国有企业提供的价格是受到国家管制的价格,价格过低是损害效率,那么在私有情况下,私有企业有非常强大的动力和影响力,去无限制地提高价格,变成了掠夺社会,而不是服务社会。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