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逐步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1998年以后,依托三峡水电站送出工程、西北750千伏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及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试验示范工程,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全面掌握了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又开展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研制及工程建设,并以我为主、对外合作生产了世界第一条百万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线路(晋东南-南阳-荆门)所需的成套设备,抢占了世界输变电技术、设备制造和试验的制高点。
高压直流输电跨跃台阶
直流输电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两个±5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设备和技术全部依赖进口,我国还尚不具备成套设计和制造±5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的能力。
“九五”期间,为尽快掌握相关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根据三峡工程输电需求,国家依托西电东送的中通道三峡—常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采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分包制造和攻关创新”的方式,即在国际招标中要求外方转让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换流阀和晶闸管技术,并允许国内厂商分包制造,对国外±500千伏直流输电成套设备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随后,通过三峡—广东、贵州—广东、三峡—上海等±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国内制造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分包制造的份额,并重点引进了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系统关键技术等,在直流输变电装备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方面实现了跨越。
期间,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先后通过联合设计、独立制造的方式研制了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和大功率晶闸管元件,使得设备的本土化率从开始时的30%逐步提升,并在大功率晶闸管、换流阀制造和换流站成套设备与设计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经过上述工程对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磨练,到2005年投运的“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时,我国就实现了成套装备100%的本土化,完全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和设备的能力,彻底改变了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依赖进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