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违背阴阳均衡互动规律的城市发展,导致了城市精神与文化的畸形病。按照中国古代的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阴阳相互依存、消长、转化、均衡互动理论,古人认为一个既有文化内涵,也有生命力的居住应该是阴阳、刚柔、曲直、隐现的辩证统一。然而现代中国的城市,在盲目跟随西化之风的相互攀比中,在城市建设服从于彰显政绩和政治需求的驱动下、在不计成本追求所谓高科技、惊世骇俗的“城市美化运动”的大潮下,中国城市建筑文化陷入缺乏民族和本土特色的乱象发展之中。过度几何化、棱角化、畸形化、豪华化、亮丽化的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使城市迷茫于阴柔不足、刚性十足、内涵缺乏、浮华狂躁的文化氛围中。这样一种城市建筑文化给这个城市带来的是一种欲望刺激,而不是精神升华;是一种浮躁不安,而不是温馨与宁静;是一种暴发户式炫耀,而不是民族或本土智慧内涵的表达。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城市建筑的风格问题,其背后则是城市文化畸形发展的问题。
远离中国智慧的中国城市建设已经走得很远,期望从物联网技术中找到中国走向智慧城市的路,本质上是一条利益驱动下的商业智慧左右的城市建设之路,对此应谨慎对待。我们需要智慧城市,但必须是回归民族主体基础上的、基于中国人智慧的智慧城市,而不是让钱和商业利益左右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