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物联网能够替代人类智慧、进而破解现代城市病遇到的诸多难题吗?无论不同民族之间智慧的差异性有多大,但智慧作为人类高级创新性思维活动,决定了人类的智慧肩负着破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的使命。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能源与环境的危机、大城市病。那么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的智慧城市,能够解决中国城市化遇到的危机吗?不可否认,物联网技术可以为城市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提高城市能源使用效率提供管理和技术的支持。但对于解决当今中国遇到的能源和环境的难题而言,物联网不可能提供根本解决方案。因为,当代中国城市化遇到的能源和环境难题,本质上是一个从工业文明观指导下的城市模式向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城市模式的转型问题。生态化城市模式,需要从天人对立的自然观向天人和谐观转型,需要从满足GDP最大化的增长模式向满足国民福利最大化转型,需要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需要从缺乏循环的高能耗、高浪费城市向循环再生的低能耗、节约型城市转型等。那么,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吗?显然不可能,因为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问题,首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价值、理念、思路与战略转型的问题。而价值与理念、思路与战略需要人类智慧,这种智慧只能来自创新性思维,物联网的智慧无法完成这个使命。
再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是需要物联网的智慧,还是中国的智慧?不同民族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生存智慧与文化。从智慧生成看,智慧与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按照这个道理,在中国土地上建设的智慧城市,必须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从以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看,更需要中国的智慧。中国五千年农耕经济,是一种依靠天地之生态资源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在这样一种生产方式中,如何充分利用天地之力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则成为中国民族最大的生存智慧,而构成这个智慧的核心自然观,就是天地人三才的和谐观。中国古代充分利用天地之力的大智慧,在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近代以来,随着世界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使中国传统的智慧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是,正在兴起的生态文明时代,所需要的文明观与中国古代天人和谐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遇到的难题,需要中国的智慧。而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并没有为中国智慧与文化的导入留下空间,而是将中国的城市变成了充分展现来自西方智能与智慧的场所。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来自跨国公司,是西方智慧的凝集。IBM公司所推销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其背后是IBM的智慧和商业利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地球智慧和城市智慧。正在热炒的智慧城市,绝大多数都在东部地区。为什么智慧城市都集中于东部,难道负载于人的智能资源,只有东部才有吗?其实最关键的是东方有财富。现代城市的发展并不排斥来自物联网智能技术的参与。但是,以是否有没有物联网技术为标准,来界定智慧城市的内涵和标准,这显然混淆了城市智慧的来源和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