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9月25日,世界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投入运行。
皖电东送工程静态投资为185亿元,包括四站三线,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经安徽皖南变电站、浙江浙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线路全长2×648.7公里,途径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市,先后跨越淮河和长江。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该工程是规划拟建的长三角特高压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解决华东500千伏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难题,提高电网运行灵活性和适应性,显著增强电网抵御严重故障能力,进一步扩大外来电比例、满足长三角地区的用电需求,对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构架“两交两直”特高压网络
皖电东送工程静态投资为185亿元,包括四站三线,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经安徽皖南变电站、浙江浙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线路全长2×648.7公里,途径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市,先后跨越淮河和长江。
该工程是继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向家坝—上海和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之后,投运的第四个特高压工程,从而形成国家电网“两交两直”特高压输电格局。
工程连接安徽“两淮”煤电基地和华东电网负荷中心,可显著提升华东电网接受区外电力的能力和电网安全稳定水平。舒印彪认为,工程的成功投运,有利于推广应用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技术,进一步提高特高压交流输电能力,实现特高压交流技术的全面完善和提升;有利于构建坚强的华东受端电网,促进“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建设,显著提升华东电网接受区外电力能力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有利于将安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并有效缓解长三角地区土地和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