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魏茂安及其团队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是以自己的分布式测量传感器技术为综合管沟安全保驾护航。青岛派科森将为实现供热管线泄漏情况实时监测、报警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设计一套供热管道的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系统。
“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如何将自己的技术转化为应用,继而实现产业化,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从之前的数字化园区到现在的智慧城市,为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契机。”魏茂安说。
让魏茂安兴奋的是,此次成为智慧城市试点,青岛高新区的产业规划将更加符合其公司的产品定位,带来的拉动效应非常可观。“如今我们公司开展的业务,90%都与青岛高新区建设‘数字化’园区相关。之前,公司计划今年完成销售额3000万元,之后年销售额每年增长50%。青岛高新区成为智慧城市试点后,保守估计,年销售额将每年至少增长65%。”
感知、互联和智能
在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大楼3层,有一处中央机房。这里是高新区的信息心脏,每秒钟都有数以亿万计的通信信息汇集,然后扩散出去。
“目前,整个高新区已实现三网融合,在全国而言,是规模最大的。”据王锦周介绍,所谓三网融合,即中国移动[微博]、中国联通[微博](3.31,0.00,0.00%)、中国电信[微博]以及有线电视均将其接入设备安装在管委会的中央机房内,4条通道在此融合,通过核心交换机、合波器等一系列转换设备,最终汇集到一条光纤中,用户只需通过一个终端设备,就可以享受到所有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单一运营商资源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通信环境,保障园区用户的通信选择权。同时,也避免了通信运营商重复铺设线路带来的资源浪费。”王锦周表示,目前已铺设10万芯公里园区全光纤网络,实现了小区光纤入户、写字楼光纤到桌面、企业光纤直联。
此外,在中央机房里,导报记者还注意到一处独立机房,名为“电子政务机房”。透过玻璃门,设备上的各种指示灯不断闪烁。
“这个机房将高新区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终端设备都集中了,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可考虑应急指挥、高清视频监控、智能交通、市政管理等政务应用通信需求,节省大量政府通信费用。”王锦周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