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智慧中国”建设和“新四化”(即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智慧中国”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中国的具体行动,则是“新四化”在现实中扎实落地的基本支柱。在当代中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智慧中国” 恰恰是“新四化”的交汇之点,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建设和国家全面发展的方向。
1.智慧中国的发展趋势
“智慧中国(Smarter China—SC)”的确切定义是: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借助互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3G(4G)等传输网络,利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智能决策(IDSS)等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乡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政务、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并对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国家。
2.智慧中国总体架构
2.1智慧中国的“树形”架构
如果把中国喻为一棵结满果实的“果树”,那么构建“智慧中国”,就是构建以智慧新设施为“树根”、智慧新技术为“树干”、智慧新产业为“树枝”、智慧新应用为“树叶”、智慧新生活为“果实”的智慧中国“树形”框架。据此,通过认真学习吸收美国、欧盟各国、韩国、新加坡等智慧国家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建设一批智慧新设施,推进一批智慧新应用,发展一批智慧新产业,开发一批智慧新技术,创造一个智慧新生活“五个新”的建设构想。“五个新”构成了智慧中国的完整体系,相互之间又密不可分。首先,新设施是智慧中国的基础,为新应用(面向政府)、新产业(面向企业)、新生活(面向公民)提供无所不在的网络;其次,新技术是智慧中国的支撑,为新应用、新产业、新生活提供发展动力。新应用、新产业、新生活是智慧中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建设一批智慧新设施,植好智慧中国“树根”。一是大力推进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城市大数据信息库、一批国际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推进光纤到户、无线城市、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等宽带网络工程,提升中国信息通信枢纽功能。二是加快推进国家重要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重点实施智能交通、智能港区、智能空港、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气网、智能供气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工程。
突破一批智慧新技术,养好智慧中国“树干”。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高端软件、智能终端、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共性技术,拥有一批国际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一批智慧新产业,壮大智慧中国“树枝”。培育发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一批名牌智能产品,实施企业扶大做强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智慧金融,打造网络商都;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推进生产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和节能环保应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
推进一批智慧新应用,丰满智慧中国“树叶”。大力推动政府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政府智能化办公决策平台;建设各级和各城市智能化管控中心和智能化视频监控体系,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推进城市规划和地下管线管网智能化,建立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城乡综合管理体系。
创造智慧新生活,结出智慧中国“果实”。重点推进智慧人文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人才等民生服务工程;通过建设生态环境感知监控、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工程营造智能化生活环境;推进智慧城、智慧岛、知识城等智慧示范区、智慧港、智慧乡镇、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多样化的示范样板建设,以此带动智慧中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