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一些高科技大腕们正竞相占领由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对机器(M2M)技术而新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高地。
但收集水务、电网、市场大楼或交通部门的各种信息有何好处呢?尤其是这些系统本就效率不高。
这也正是摆在全球能源管理专家和基础设施运营商施耐德电气面前的问题,这家电气巨头2012年在这两个领域的销售额约有320亿美元。
施耐德在世界各地现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在手,尤以北京、达拉斯、格勒诺布尔和里约热内卢项目特别引人注目。公司为此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比如新的建筑分析软件和服务,是从建筑物内的传感器、电表和控制系统中提取数据。施耐德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也驾轻就熟,公司会测定建筑或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风险,根据节省的投资收取相应费用。
表面上看,这似乎和其他公司争夺“智慧城市”这块大“蛋糕”的方法一样,而预计到2020年这个市场每年价值200亿美元。不过,许多公司都主张自上而下的方法,依靠一些由IT管理软件打造的中央指挥中心来实现,而施耐德电气的起点却有所不同。公司建议智慧城市客户:先行修复基础设施,然后再尝试将所有的系统连接起来。
“我们的方法是从底部开始,确保城市各个不同板块的高效率,”施耐德电气智慧城市战略北美副总裁吉姆?安德森说。“然后,我们再来看如何优化各个板块……总而言之,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城市最头疼的那个点。”
1个共性问题:城市不知从何处开始
正如你能想见的,谈到智慧城市建设,每个城市的起点都有所不同。但所有城市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安德森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我们就要深入挖掘,帮助他们明白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