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如若时间倒退几年,大部分企业恐怕将“智慧城市”定义为一场豪赌,虽然谁都知道赢面较大,但都迟迟不肯下赌注。说其赢面较大,是因为中国必然要应对和解决城镇化引发的连锁反应,而不肯下注的原因则在于,一切终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终究没有一个明确的期限,更无法预料其中将会遭遇何等的拉扯。
止步,驻足,观望。
这也如同中国城市中的百姓,抱怨糟糕的空气、拥堵的交通、被质疑的水源、无奈的高耗能,人们无一不在期待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加舒适、便捷,然而这种期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谈罢了。
而现在,改变已然开始。
当2013年到来的时候,“智慧城市”正在逐步走入城市每一个简单而不平凡的区域。这将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升级战”,却也如涓涓细流穿过城市的每一片角落。
“强心剂”一出各方无需“潜伏”
何为“智慧城市”?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为其做出一个定义。不得不承认,它经常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那么该如何对它界定?
于2008年首先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IBM公司给出的定义颇受各方认同:绿色便捷的智慧城市设计、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健康和安全的智慧城市医疗网络;建筑物的架构和建造原则以及利用雨水替代处理水的方法;提高智慧城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创新城市引发战略投资,吸引业界高科技领域的尖端企业入驻。可以说这五个方面,涵盖了智慧城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