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作者:聂光辉 (武汉工程大学)
摘要:本文就目前我国微电网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的微电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进一步强调了明确我国微电网标准及其内涵的重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 微电网的内涵
微电网又称为 微网 ,是一种新型网络结构,是一组微电源、 负荷 、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关于微电网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就微电网本身而言,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运行、控制和保护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这是微电网概念中的基本内涵。
2 微电网发展的潜在的负面效应
浙江鹿西岛微电网示范工程项目投资约4309万元;珠海万山海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总投资约3.86亿元,中“智能微电网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资金资助600万元,获得国家能源局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智能电网试点工程补贴约3000万元。这么大手笔的关于微电网示范工程项目的投入,距离微电网本身的内涵已经有所偏离,当然这样的示范工程投入不仅仅是在培养市场机制,更多的考虑可能是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以便为我国在微电网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起到研究和示范作用。单就我国微电网发展当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我国微电网发展进程中,促进我国微电网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投资规模、技术创新,在这几个方面中,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对我国微电网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美国能源部部长高级顾问理查德•考夫曼认为,美国在清洁能源市场上已经落后于中国和欧洲,主要原因是美国偏重与基础方面的研究而没有良好的培养市场,中国和欧洲借助于美国的创新引擎发展了自己的清洁能源市场。这实际上中国能源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在市场监管方面,我国微电网的介入门槛看似很低,但由于电力监管政策等实际情况实则导致我国微电网的介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2.1 能源政策引导和监管过程中的负面效应
(1)市场垄断与滥用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在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当中,大多数政府主导的是垂直垄断性的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一些主要国家的电力工业开始了市场化的运作,俄罗斯经历了大电网到输配分离,再到大融合的趋势,从我国电网的发展历程中看,我国电网实际上是大电网融合到输配分离,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再进行电网大融合的趋势不是十分明显,电价改革成为了我国电网近阶段核心内容。有报道指出,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有意发展洲际电网。在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中,以“长距离、大容量”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骨干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这种集中资源重点有侧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市场垄断与滥用同样在微电网的发展当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微电网示范工程项目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是单一的以微电网为重点研究内容,实质上是在以分布式发电为导向的研究内容。
(2)市场盲目的投资可能导致原本的市场发展被颠覆
目前关于微电网的投资项目日益增多,这给人一种假象,就是市场成熟了,在项目投资建设中呈现了一种浮躁的心理,微电网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像“秃子头上爬虱子—明摆着的事”,但是企业究竟该做哪方面的考量,似乎让这本身“明摆着的事”搞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而市场盲目的投资也在慢慢的搅乱市场的竞争机制。
(3)盲目的市场追求可能导致技术创新引擎的熄火
我国在微电网的技术创新借鉴了世界上各国优秀的技术、专利,在微电网的构架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在微电网的技术创新是远低于欧盟的,但中国的微电网投入并不比欧盟慢,这是有悖于常理的。我国要想主导微电网的发展方向,必须开启技术创新这个引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 微电网的技术特征上存在着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微电网也必然体现智能电网的特点,与国家已经主导的智能电网建设不同,微电网目前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并不太多,尤其是微电网并网运行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同时微电网在不同的技术标准下,通信协议的不同,也制约了微电网的可移植性、电网的互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