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智慧城市的建设仅仅是在水泥建筑中加入信息技术吗?智慧城市建设是否也应该制定标准?
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宣布要建设智慧城市,但每个城市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为智慧城市制定科学通用的评价标准颇为关键。中国工程院一直在做着相关的工作。

北京左安门华商智能公寓实景图。刘钦壮 摄

建设智慧城市需制定标准
2012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重大咨询项目“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课题。该课题组组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介绍,课题组从200多个待选指标中遴选出了30多个具有全球通用性、最能反映智能城市本质的指标。
“管理与服务水平、产业与经济水平、城市建设与环境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居民素养水平是这一标准体系的5项核心指标。”吴志强认为,这5个指标是经过与全世界现有的12套智能城市指标体系比对后,经过精心设计推出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吴志强看来,智慧城市并不是在钢筋水泥中简单加入信息技术,还应包括更多深层次的内容。
面对中国大规模地建设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希望政府能够循序渐进。他认为,智慧城市并非一两年就能建成,目前智慧城市在国外的数量,加起来也没有国内计划要投资建设的城市多。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每个地方的情况,不能简单复制,要做好总体规划。另外,智慧城市建设不能贪大,切勿当成政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