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示范运营阶段,生产企业承担哪些责任?
林逸:目前的示范运营是由国家电网、主机厂、当地政府三家合资成立了一个出租车的示范运营公司在做。现在在七个远郊区县都是这样一个运营模式。北京市有三个主机厂,福田、长安、北汽新能源,在某个区域,谁提供车,谁就在那注资成立一个运营公司,占有股份。像北汽新能源这边,我们有一个80多人组成的维修队伍,在我们负责的三个点都有维修站。
记者:示范运营的效果如何?
林逸:示范运营促进电动车技术发展,国家规定每辆新能源车都要装一个随车监控系统,它会及时把数据发给北京监控中心,我们也会得到这个反馈的数据,那我们就能掌握车的故障问题,续时问题,电池的状况,并针对这个信息不断改进。
去年年初,刚推向市场的时候,我们出租车的等速续时里程是120公里,但是我们到年底,经过两个优化下来,已经可以达到150公里了,电池没变,就是优化系统,说明对技术提升有好处。今年我们就准备推出一个新的出租车型出来,电池容量会进一步加大。
记者:关于电动车的运营模式,现在国内有一些企业,比如比亚迪基本放弃了换电模式,这方面北汽如何看?
林逸:我个人意见,各种方式都鼓励尝试,因为它主要受电池技术特性的一些限制,受车的运营模式的限制,所以要靠大量使用,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最后才会出来更好的模式。
比如大客车,重庆市在大量推广碳酸锂电池这种快充模式,这样他的电池装的就少,它跑一圈充一次电,所以在公交车总站设一个充电设备,这种模式也比较好,所以它现在推广了好几条线。
轿车有的提倡快充,有的提倡快换,有的提倡慢充,我是觉得不成定论,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坏。比如说出租车这种定区域的,慢充就足够了,它一套电池随时就走了,换的话就比较麻烦,但如果快充也是可以试试的。所以,在行业内公认的,电动汽车的发展,要电动汽车技术本身加上运营模式再加上充换电模式,这三个有机的结合才能走出一条产业化的道路来。北汽在这几个方面都有储备,看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