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7月12日12时,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双极低端直流系统投入试运行,将官地电厂等四川地区水电送往负荷中心华东。7月19日,通过特高压交流、向上特高压直流、锦苏特高压直流和德宝500千伏直流跨区送出的华中水电最大功率分别达到426万千瓦、400万千瓦、184万千瓦和150万千瓦,四川跨区跨省外送华东、华中、西北、华北地区的最大功率达109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在这个破纪录的数字中,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贡献近60%,远距离、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优势充分彰显。
从2006年以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投运,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双极低端直流系统正式运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效益。特高压输电在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促进大能源基地建设方面日益发挥出巨大作用。
电力传输的“高速公路”
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郊外,赫然矗立着70多米高的输电塔。从这里起步,是一条纵跨晋豫鄂、640千米长的银色长龙——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这是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变电工程。它的建成投产,拉开了中国电力进入特高压时代的历史帷幕。
在线路的另一端华中地区,自从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于2009年1月6日投运后,这里的居民就很少再受到缺电困扰。
通过这条电力“高速公路”,晋东南的左权、王曲等主力电厂汇集的电量,经河南南阳到达湖北荆门,再经由当地500千伏电网分配到省内各地,部分电量还送往湖南、重庆、江西等省份。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线路满负荷运行后,可为湖北新增北方火电逾500万千瓦,相当于再建两座葛洲坝水电站。”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介绍说。不仅如此,在夏季丰水期,三峡的水电也可以送往华北,不仅降低了华北的煤炭消耗,也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据了解,仅一期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线路每年南北互济电量就高达90亿千瓦时。
201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最大电力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正是特高压等跨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雪中送炭增加电力供给,保障了华中地区电力有序供应。湖北省政府资政段轮一曾感慨:“特高压工程建设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据统计,2011年,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在停运扩建近5个月的情况下,输电交易70.6亿千瓦时。华中电网全年接受外来电量216.18亿千瓦时,相当于增加了1080万吨的煤炭运量,有效缓解了季节性缺电问题。
大范围配置能源资源、促进华北煤炭基地集约化开发和华中水电资源充分利用、缓解华中地区电力紧张状况……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作用越发显现时,2011年12月16日,这条电力“高速公路”的“车道”又被拓宽了近一倍——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投运。至此,该线路输电能力超过500万千瓦,创造了世界单回交流输电容量的最高纪录。
扩建工程的投运让华北、华中两大区域电网的联系更加紧密,山西、河南、湖北的煤电,以及三峡的水电汇入大电网,电力交换、水火互济和节能输电等能力显著增加,对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电网电力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特高压输电交易电量103.78亿千瓦时,占国家电力市场总电量的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