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输送的“绿色走廊”
特高压不仅是电力输送的“高速路”,还是能源输送的“绿色走廊”。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国家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这条近2000千米长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承担着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基地的送出任务,将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费城市上海和水能资源大省四川连接到一起。
在送端,今年7月以来,有着“水电王国”之称的四川,水电消纳面临严重“滞销”,甚至出现部分“弃水”现象。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协调相关发电企业,减少火力发电,充分利用特高压等跨区跨省输电通道,将四川的清洁水电最大限度地送往华东、华中、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增送的电力,加上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后的输送电力,使川电外送规模连创历史新高,最大占到四川省发电比重的一半。
在受端,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前,上海每年用电量中,有100多亿千瓦时来自三峡水电,投运后,向上工程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三分之一,每年可为上海新增35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省原煤约1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600万吨。借助向上工程,上海一半以上的用电量能够来自清洁能源,从而成为世界上使用清洁能源最多、最大的“绿电”城市。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8日,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155亿千瓦时,在四川水电外送、保障华东电网平稳度夏、缓解煤电运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1月6日,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三周年以来,已累计送电278亿千瓦时,其中华北火电送华中15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710万吨的煤炭运力;华中水电送华北119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煤炭消费5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0万吨。
今年以来,从缓解华中地区供电紧张状况,到四川外送超千万千瓦,再到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成绩的背后,都能看到特高压输电的身影,也证明特高压电网不仅能缓解各地区对能源的渴求,更能推动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发展,从而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随着能源生产重心不断西移和北移,到2015年全国一次能源将有三分之二来自山西、新疆等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十二五”新增电力供应的三分之二源于大型电源基地。“保障能源基地集约开发和可靠送出,适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安全并网消纳,必须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说。
可以预见,一系列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我国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将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强劲的“能源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