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根据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中的水电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须新增4000万千瓦。因此,“十二五”期间抽水蓄能被认为势将进入核准高速增长期。
最近,上海、广东等地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也使人们的这一印象得以加深。
但据《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在国家能源局日前召开的一次小范围座谈会上,关于抽水蓄能的发展规模出现一定争议,抽水蓄能可能会遇到建设阻力。
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就是整个“十一五”期间一直高速扩张的火力发电。
据悉,由于一些地方盲目扩张火电,导致产能过剩、机组闲置,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作用被大大削弱。
“这种情况我们过去都没想到,很可能会导致抽水蓄能的建设规模远远落后于计划。”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新形势新需求
“我推崇抽水蓄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胡学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
抽水蓄能是目前最经济、可靠的调峰方式,被胡学浩誉为“物美价廉”。例如,在我国浙江等地,抽水蓄能的成本仅为3500~4000元/千瓦。
抽水蓄能作为和核电站配合的调峰电源在我国作用显著,而新能源的发展使其在储能调峰方面的地位更加凸显。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但由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都具有间歇性,需要配合大规模储能加以利用,其应用市场也正是由于并网难题而迟迟没有打开。
“现在我国在大规模上马抽水蓄能项目,但我看还不够,其发展速度只够满足核电机组规模增加,还不能满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的需要。”胡学浩表示。
此外,目前我国新能源开发以大规模开发为主,小规模分布式开发相对滞后,这使得大规模储能的抽水蓄能优势更加明显。“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适合优先发展抽水蓄能。”胡学浩说。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吕明治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火电装机规模不断创纪录,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网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抽水蓄能实际运行中更多地是用于事故备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由于不需要消耗燃料,是最经济的手段。
不过,虽然抽水蓄能在经济性上优势明显,但我国目前抽水蓄能电站数量较少,主要靠燃煤电站调峰。吕明治指出,燃煤机组的调峰幅度高达40%~50%,但是压缩运行时燃煤消耗量不降反升,经济性很差。
体制之弊
虽然优势良多,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在总装机中的比重仅为3%左右。相比之下,2009年,法国抽水蓄能占全国水电装机的比重为13%,德国12%,日本10%。
阻碍抽水蓄能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电力体制和电价政策没有理顺。
抽水蓄能的原理是在高峰时从上库往下库放水发电,低谷时从下库往上库抽水蓄能,这一抽一放间有个电量差。为了保证抽水蓄能电站的生存和盈利,国家制定了容量电费和电量电费分别计算的两部制电价,其中容量电费能体现抽水蓄能的动态效益。但是,两部制电价至今并没有真正实施。
而相比于国外竞价上网的方式,我国也仍然是计划电价,上网电价只有0.1~0.2元/度,实际上只核算了抽水蓄能电站能维持生存的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