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数字中国按下“加速键” 能源央企怎么做?(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2023/3/28 18:19:45  我要投稿  

中国大唐数字化转型愿景

“集团管控、运营生产、创新发展”三大提升方向:

一是通过数字化提升集团经营管控质量,加强战略引领。通过数字化助力完善集团三级管控体制,实现纵向总部与分子公司、横向各职能之间的流程贯通、数据共享、分级控权。构建分岗位、分层级的“全功能集成工作台”。提升集团战略管控能力,实现战略闭环管理,实现对重要业务,特别是“三重一大”的透明管控和智慧决策支持,构建支持经营管理的“数字化作战室”。基于各项职能的全面数字化建立集团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支持服务流程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型。

二是通过数字化提升集团运营生产效率,支持深化改革。构建数字驱动、智慧化的规划、建设、生产、维护、营销能力和体系,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要求,满足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的运营需要,保障风、光、气等清洁能源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中国大唐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供给生态圈,提升企业内外部的协作方式和效率。通过数字化推动深化改革,为建设质量大唐、效率大唐、活力大唐、美丽大唐、幸福大唐提供制度流程的载体、执行监督的工具、经营与生产的基础、商业模式的创新、增进员工沟通的交流平台、更丰富的服务、以及更便捷的操作。

三是通过数字化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广泛应用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能力,通过在集团层面集中构建、逐步沉淀数字化创新的基础能力,为创新模式与服务带来新的可能性。同时,数字化手段作为企业未来从生产到服务的能源价值链新媒介,将为企业未来的产业布局谋划与拓展带来先导作用。

十四五,统筹建设九大数字化蓝图架构平台:战略决策与管控平台、全方位在线控制平台、经营管理平台、风险管控平台、综合支撑平台、数字化创新管理平台、专业运营平台、数字化基础技术平台。十四五末,初步建成“数字大唐”,形成具备数字化能力的自有核心团队,助力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一级部门:科技创新与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中广核:核电工业4.0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广核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意义重大。一方面,核电行业具有技术难度大、生命周期长、系统装备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高质量的数字化对于提升核电本质安全水平、保障机组全寿期安全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风电、太阳能等发电装机点多面广,数字化技术对于微观选址优化、发电功率预测、设备运维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贡献巨大。因此,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更好形成清洁能源领域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

一是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

二是实施核电全寿期数据管理和智能管理,打造中国广核特色“核电工业4.0”。

三是积极打造核电全寿期数据资产管理的核心引擎和前台工具。

四是积极推动经营管理数字化、流程化,实现了集团流程管理全覆盖。

三峡集团:产业数字化创新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当前,三峡集团正处在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关键时期,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诸多业务领域,通过数字化实现效率提升、管理优化及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中央企业顺应技术发展浪潮,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是三峡集团推动实现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积极谋划,争创流域数字化与清洁能源智慧化典范

聚焦主营业务,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围绕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电工程,持续升级数字大坝,全面打造智能建造。推进智慧电厂建设,深化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流域梯级水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长江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治水新机制、新标准、新技术、新政策。深化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资产集中、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辅助决策支持水平。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拓展数字产业化。利用集团公司清洁能源优势,开展高性能、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提供数字基础设施保障,助力“新基建”。加强技术攻关,实现三峡水利枢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面向流域梯级大型水利枢纽网络安全,建设工控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网络安全靶场,开展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综合防护演练。加快建设长江流域天空地一体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吸引相关方共同参与,面向全社会提供流域数据资源服务。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数字化转型高效实施。重点围绕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海上风电、生态环保等业务,从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管理提升、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五大方面,加快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重大专项。以项目为依托,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跨企业、跨部门联合实施团队,探索建立平台化、敏捷化的新型数字化组织。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跟踪、评价、考核、对标和改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一级专设部门:数字化管理中心

华润集团:智慧华润

面向未来,华润提出了“智慧华润2028”的发展愿景: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各产业能够全面实现数字化,数据资产初步挖掘变现,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均生产效率、行业竞争能力、服务客户能力显著提升。此后再经过3年努力,在华润集团成立90周年(也即2028年)的时候,初步实现智能化,数据资产、平台资产价值充分发挥,对外市场化赋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先行者。

未来的智慧华润,将致力于让产业更智慧,数字续航传统产业,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生产运营高效能。在生产制造领域,实现传统产品智能化,促进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商业运营领域,实现传统服务数字化,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在管理领域,通过智慧应用推动,加强集团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未来的智慧华润,将致力于让数据发挥真正的价值。华润的各产业将会重新定义,各产业的主要场景深度应用新技术,具备“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能力,使数据这个新生产要素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成为华润的战略资源,实现炼“数”成“金”,形成新的竞争力。

未来的智慧华润,将致力于构建共创、共生的生态体系,促进价值链延伸,带动产业链整体高质量发展。例如,通过线上线下场景的无缝衔接,从单一的生产制造企业转变为资源服务平台,让客户、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全过程,客户不再是单一的“消费者”,而是变成了与企业共赢的“产消者”,既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提升产品竞争力。

未来的智慧华润,将致力于实现智慧化的人才赋能。我们将持续推动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变革,推进人才战略,培育具备数字化思维的员工,把宝贵的人力资源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中;在重塑自身组织能力的同时,打造学习型的共享资源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外界的优秀人才,与华润一起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党和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一级专设部门:智能与数字化部

中国节能:产业数字化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认为,产业不进行数字化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目前,中国节能已经把节能环保产业的数字化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纳入了集团“十四五”规划当中。中国节能将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项目中,为西安、咸宁等多个城市提供“空天地”一体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描绘生态环境画像和变化趋势,构筑起“空天地”一体化环境感知物联网,为城市全方位、无盲区环境监管和量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同时,中国节能正在探索开发危废大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等“互联网+”污染治理技术,赋能环保产业向智慧化转型升级。2021年,中国节能专门设立了集团公司的大数据信息中心,成立了中节能大数据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提升生态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整体价值提升。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一级专设部门:大数据中心

中核集团:数字核工业

2025年,实现数字核工业。按“12345”总体思路:

一个目标:以实现数字核工业为目标,完成典型场景数字化全覆盖、关键流程全打通、核心业务全在线,实现集团公司数字化运营;

两个基础:建成全联通网络、统一数据中心;

四大体系:形成数字化管控体系、架构与标准化体系、网络安全体系、运行维护体系;

五大平台:打造产业数字化平台、经营管控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智能决策平台、数字技术平台

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核科技工业主体、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中坚、核技术应用的骨干,肩负着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我们要把握“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借“新基建”的东风,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核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迈进。

一是加强数字化发展统筹规划。要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注重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见成效不收兵,切实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落实。数字化转型规划要从集团发展的实际出发,聚焦优势,按照“点、线、面、体”的路径逐步推进。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重点在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生态方面着力。要在“产业+科技”上积极布局,创新核工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核工业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开放协同,注重共建共享。数字化转型不是“单打独斗”,要加强集团公司与高校、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深化全集团的分工协作,基层单位基于集团赋能,开展数字化落地实施,挖掘核工业各领域的数字化机会。要打通资源要素流通壁垒,不断加强经验、技术、成果等各类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数据贯通、业务协同,打造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圈。

三是加快数字技术与核科技的创新融合。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中核集团的23家科研院所要加大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补齐核工业数字化的短板和弱项,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制造技术、材料技术等的渗透与融合,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尽快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核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是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网络安全对国家、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突出。我国核工业始终保持着安全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前,随着数字化红利不断释放,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网络攻击等风险隐患日益凸显。我们要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利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加强平台、系统、数据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业数据信息的本质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以数字化需求为重点,以丰富的数字化实践培养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数字化人才的奋斗激情和创造活力,引进培养支撑核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培育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创新创造的活力,主动融入数字化进程,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数字化大潮滚滚向前,推动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核集团将主动对接和落实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重塑管理和产业形态,实现核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核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贡献中核智慧和中核力量。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级部门: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

国石油:数字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方向

总体目标:利用自动感知实时采集油气产业链运行数据,利用全面互联广泛获取内外部数据,运用数字化技术持续优化业务执行和运营效率,“十四五”末初步建成“数字中国石油”。构建物理中国石油与数字孪生体融合交互的闭环系统,推进实体业务与数字化世界的双向连接运行,形成内外部连接、共享、协同机制,实现降本增效、协同共享、持续创新、风险预控和智慧决策,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创效能力。

主要方向: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油气产业链的产品、服务和流程中,推动公司发展理念、工作模式、运营管理、科技研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变革,打造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服务等新能力,开创基于用户、数据、创新驱动的新商业模式、新生产方式和新产业生态。

在发展理念变革方面,重构价值体系,调整生产关系,从产能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着力以新要素、新动力、新能力,形成符合“数字中国石油”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工作模式变革方面,实现工作全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平台化,支撑流程督办、视频会议、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的移动化、协同化、智能化工作新模式,通过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在运营管理变革方面,围绕油气业务链提质增效和高效协同,打通IT和OT界限,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和生产过程实时感知,以及经营管理数据集成共享,将知识经验以工业软件的方式进行积累、共享、复用,广泛建立行业特色的知识模型和数字孪生体,给生产经营赋能、员工赋能。

在科技研发变革方面,围绕科研全过程协同和技术知识数字化,通过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应用数字化工具,精准洞察技术研发需求、提高协同研发效率,支持科研成果数字化并推进知识共享利用,并对成果应用进行跟踪评价,形成科研创新链的闭环管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速数字生产力形成。

在管理体制机制变革方面,建立快速适应内外部变化要求的扁平化、专业化、灵活敏捷的组织架构,推动领导力转型,激活组织和员工创新活力,建立匹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框架方案

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按照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建设和云平台为核心的应用生态系统建设,打造 “一个整体、两个层次”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

业务发展主线。在集团层面:一是油气业务链协同优化。统筹安排油气生产、油气贸易、炼化生产、油气物流、销售、产品贸易等各环节,以上下游业务链的整体效益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加工、物流和销售优化,针对突发事件进行情景模拟,最终实现市场动态全面感知、生产运行协同优化、风险预警快速响应、支持决策精准高效。二是协同科研与创新。利用科研平台集成共享专业软件、仪器设备、专家文献等要素,提高多专业跨单位协同研发效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等新的数字工具,助力新产品研发、提高科研成功率。在主营业务领域:一是打造智能油气田。以感知、互联、数据融合为基础,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智能诊断、自动处置、智能优化”的油田业务新模式。二是打造智能炼化。重点提升炼化企业的感知能力、分析优化能力、预测能力、协同能力,构建以高效供应链、精益化运营、安全化工控、互联化运维为特色的智能炼化新模式。三是打造智慧销售。充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按照新零售理念,推进成品油零售业务转型升级,构建人、车、生活生态圈,实现“智慧化销售、数字化运营、一体化管控”目标。四是打造智能工程。构建钻井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支持平台,全面提升工程作业风险管控水平、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建立智能井筒,实现钻完井全过程地面/井下远程实时透明化监控。打造智能作业现场,包括智能钻井和数字化地震队。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