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日前,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白银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白银电网规划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主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实施配电网改造升级,适度超前建设城镇地区配电网,重点解决城区配电网“卡脖子”和变电容量不足等问题。逐步提高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结合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及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用电瓶颈问题,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质量。加快公交站场、停车场、居民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用电需求。规划在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城区各建设大型充换电站1座,全市建设大型汽车停车场充电桩站30座,高速公路沿线充电站10个。
白银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国计民生和安全稳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改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对于保障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要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量,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向世界表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大力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在电力装机中的占比,对确保碳排放早日达峰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今后一段时间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和行动纲领,推动能源创新、安全、科学发展,编制白银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本规划根据《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结合《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白银市“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编制,在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科学分析今后全市能源消费趋势和能源结构组成,提出今后指导我市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结构布局、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本规划时间为2021年~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本规划的空间范围为白银市行政区域,包括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和景泰县。
1、能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富煤、近水、风光富集、产业集聚、消纳能力强等优势,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市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发挥复合型能源资源优势。“十三五”期间,能源供需平衡发展,清洁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源惠民取得显著成效,呈现结构向好、发展强劲态势。目前,全市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2.82亿方,原煤生产能力1400多万吨。2020年全年发电量202亿千瓦时。2021年全年白银市发电企业全年发电量达到208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18亿千瓦时,辖区内售电量达到141亿千瓦时。境内电力总装机666.7万千瓦,其中,火电422万千瓦、水电50万千瓦、新能源193.5万千瓦(风电146万千瓦、光伏发电47.5万千瓦),垃圾发电1.2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6.52 %,“风光水火”互补的复合型能源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十三五”时期,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75.96万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35%,均超额完成“双控”目标。
白银电网是连接甘肃电网与宁夏电网的枢纽电网,担负着甘肃电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任。“十三五”末,白银电网共有变电站124座,线路长约4600多公里,形成以750千伏、330千伏和220千伏为主网架结构的大型区域电网。各电压等级输变电系统配套完善,各区域电网全部实现两个及以上330千伏电源点支撑,供电能力大,上网外送条件好。网内发电厂通过枢纽变电站可将电量送至兰州、宁夏、青海等地区,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均能享有便捷的服务。
(1)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保障全市能源安全。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上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着力保障全市能源安全,能源行业运行良好、安全平稳。一是推进原煤生产。目前,国有省属煤矿均正常生产,4处地方煤矿(靖远王家山煤业有限公司、靖远县东升乡红湾煤矿、甘肃晶昊矿业有限公司、景泰县建顺煤矿)正常生产,日均产煤4500吨,积极推动保供煤矿(红会一矿、景泰冬青、晶昊煤矿、长征煤矿、翠柳煤矿、升荣山煤矿)释放产能,陆续有地方煤矿投产,确保年底前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二是稳定煤炭储备。我市煤炭企业原煤库存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全市储煤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三是保障电力生产。四大火电企业(华能靖远电厂、中煤靖远第二电厂、华能景泰电厂、白银热电)运行平稳,确保白银区、靖远、景泰、平川等城区广大居民和企业取暖、供气需求。四是加快电价改革。进一步开放电力市场交易,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原先的上浮10%至下浮15%,扩大为上下浮动不超过20%。五是加大农网投资。2021年安排农网项目9.27亿元,建成投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264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1699公里。六是加强油气保障。2020年全市用气量约1.86亿方,2021年全年用气量约2.03亿方。庆阳-兰州天然气管线会宁支线(42公里)项目实施后会宁县将结束无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2)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有序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近年来,我市编制了《甘肃中部(白银)山地风光电基地建设规划》《白银市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规划》《白银市工矿废弃地及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新能源专项规划,不断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193.5万千瓦(风电146万千瓦、光伏发电47.5万千瓦)。
2020年4月,国家解除甘肃红色预警,白银被列为新能源发展绿色区域,我市抢抓机遇,重新启动了81.29万千瓦存量风、光电项目建设,于2021年12月底全部并网发电,这些项目建成以后,全市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近200万千瓦以上。
圆满完成光伏扶贫工程建设任务,共建成光伏扶贫电站项目8个,总装机规模109.326兆瓦,总投资7.3亿元,覆盖会宁、靖远、景泰3个县的209个贫困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27万户。
大力发展水电,建成水电项目2项,分别是大峡水电站和乌金峡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2018年,启动了大峡水电站增容改造项目,2021年底,4台机组将全部完成增容技术改造,增容后单台机组装机容量提高1.5万千瓦,达到9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6万千瓦。
因地制宜,发展利用生物质能,积极培育和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燃煤锅炉及散烧煤的替代,建成白银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2万千瓦。谋划储备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3项,装机6.8万千瓦。
(3)整合煤炭资源开发,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在“十三五”期间,全省“弃风、弃光、限电、限发”的背景下,一是通过积极协调省上有关部门优化电网调度,优先保障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发电上网,提升清洁能源上网比例;二是鼓励新能源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三是逐步减少靖远一电、二电、大唐景泰电厂、白银热电等燃煤电厂计划电量,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四是鼓励刘川工业集中区铝产业链加工、稀土、碳纤维、精细化工等先进高载能企业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降低环境容量。通过以上措施,我市新能源“弃风、弃光”率始终保持在5%以内,为进一步发展新能源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清洁供暖,制定了《白银市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散煤小火炉,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2年供暖季,全市总供热面积5678万平方米,清洁取暖面积4035万平方米(含集中供热),清洁取暖率为71.06%,较好完成了省上下达白银市清洁取暖53%的目标任务。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白银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各县区非公共资源类充电基础设施正在加紧投资建设,建成各类中小型充电桩200余座。全市已经建成的大型公共充电站共8座,其中:靖远1座,会宁2座、景泰1座、白银区1座、出租车专用站1座,平川2座。
(4)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严格落实煤炭过剩产能化解任务。“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煤矿,相继关闭生产能力3万吨/年的煤矿25处,经省上核准进行资源整合项目14项,合计设计生产能力144万吨。“十三五”期间,制定了《白银市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2020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任务和年度计划。超额完成国家、省上下达的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关闭退出地方煤矿22处,化解产能213万吨;省属煤矿2处,化解产能123万吨。分别是:2016年退出平川区7处,靖远县4处,化解产能87万吨;2017年,我市没有地方煤矿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国有煤矿靖远煤业集团红会四矿退出产能63万吨,涉及职工884人;2018年,关闭退出煤矿5处,化解产能51万吨,国有煤矿靖煤集团红会四矿1处,产能60万吨,涉及职工822人。2019年,关闭煤矿3处,化解产能30万吨。2020年,关闭煤矿3处,化解产能45万吨。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自2016年起,全市3年内未申报审批新建煤矿项目,对确需建设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一律实行了减量置换。强加监管,每年组织相关县区政府和市公安、市应急管理、市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关闭退出煤矿开展巡查,防止煤矿死灰复燃。督促各产煤县区和有关企业认真开展清理整顿煤炭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措施,实施产能置换,完善环评批复、矿产资源范围划定等有关建设手续,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
(5)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十三五”以来,白银电网投入资金26.75亿元,电网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改扩建35-330千伏变电站13座(33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35-330千伏线路11条294公里(330千伏线路6条182公里、110千伏线路2条12公里、35千伏线路4条100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4112公里(10千伏1462公里,0.4千伏2650公里)。累计投入配农网改造资金11.14亿元,贫困村动力电实现了全覆盖。2020年,城市、农村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减少2.78小时、2.64小时,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79%,农村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18千伏安。现阶段,能源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着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是对能源行业的明确要求,我市能源发展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1.2 发展机遇
(1)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利好新能源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开发建设、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市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加快壮大新能源、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运输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等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我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30·60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我国提出要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kW以上,以及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绿色低碳”的战略要求,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我市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在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将会继续得到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为我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带来“黄金”发展期。
(3)“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家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了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黄金段的地位和作用。白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陆上综合性能源战略通道优势明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让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的白银,站在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为白银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4)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风光电就地消纳、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基地及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的使命。
(5)国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对我市新能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①明确跨省区输电交易的重要作用,促进建立健全省级发供电计划和跨省区发供电计划协商机制,对推动白银新能源电力外送具有重要意义;②加强日常运行调节,充分运用利益补偿机制为清洁能源开拓市场空间,给予新能源电力系统充分的政策支持,为保障白银清洁能源电力系统长效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③提出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通过积极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完善并网运行服务,对白银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新的机遇。
(6)布局建设“陇电入鲁”直流外送通道。目前,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已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工程送端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落点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将对陇东煤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打捆外送山东,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有必要争取省上规划外送通道时分配给我市的规模,提高新能源外送能力,建设新能源基地的同时有利于本地新能源配套产业的发展。
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新能源发展受到制约。因承担“陇电入鲁”白银新能源配套项目建设任务,“十四五”甘肃省第一批新能源指标未考虑我市,一批新能源项目得不到指标,导致我市在“双碳”经济开局之年就错失了最佳时机,严重制约了全市新能源项目及产业发展。
(2)调峰电源不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需要电力系统配置一定的调峰电源,而白银地区的调峰电源非常有限,调峰能力与新能源发展的速度不匹配。我市境内有一定规模的燃煤火电作为调峰电源,但建设燃煤火电不符合当前清洁低碳的能源发展方向,且火电机组调峰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我市境内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水电站,但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相比,调峰缺口依然巨大。抽水蓄能电站以特有的既调峰又填谷的双重作用,可缓解电网的调峰困难,我市境内有抽水蓄能电站站点资源,但项目处于前期规划阶段,推进缓慢。此外,我市的光热、储能行业发展仍处于初期。
(3)白银地区电网网架不满足新能源送出需求。根据白银市新能源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打造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但新能源无法在本市乃至省内消纳,电力外送需求十分迫切,新能源发展需求与接入空间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需配套建设大量主网架加强工程及新能源项目送出工程,适应新能源发展需求。
(4)消纳市场有限。我市因消纳能力有限,无法消纳大规模并网新能源电量,新能源开发、就地消纳和外送能力与新能源基地的建设还不协调,跨省、跨区电力消纳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控制能源消费增长,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产业升级,培育能源消费新模式,着力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支撑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2.2 基本原则
(1)战略定位与目标引导相结合。立足我市能源资源和开发建设条件,按照甘肃省能源结构优化要求,明确我市各类能源在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提出能源资源转化目标,统筹协调各种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能源资源转化,促进我市能源产业发展。
(2)统筹开发和重点推进相结合。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切实做好能源开发利用和土地、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发挥规划统筹作用,综合、有序开发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按照先易后难、综合效益为先的原则,重点推进经济指标好、上网条件优越、环保效益显著的项目开发建设,满足我市能源需求并适度外送。
(3)结构优化和有序开发相结合。注重生态保护和能源发展建设并行,控制化石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致力于构建以清洁电力为主体、化石能源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结合我市新能源电站周边电网接入能力情况,以及能源增长的需求,优化开发时序,有序开发能源资源。
(4)当地消纳与外送相结合。能源发展优先满足我市用能需求。我市内需较小,大规模并网新能源的消纳可结合华东、华中地区能源发展,以及“碳交易”的需求,加强电网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外送通道顺利落地,争取白银市电力外送的配额,提高能源外送能力。
(5)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制定全市能源发展目标,扶持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发展市场,以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引导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立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促进市场竞争的市场机制和符合各类能源发展的政策,促进全市各类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2.3 总体发展目标
——能源结构。“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40%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接近60%,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接近40%。
——电力及新能源。“十四五”期间电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速约5%,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电力总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清洁电力外送能力达到400万千瓦,年外送清洁能源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
——煤炭。“十四五”期间煤炭生产保持平稳运行,原则上不新增煤矿项目。到2025年,全市煤炭产量控制在1400万吨左右,建成千万吨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全市煤炭静态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吨,煤炭年交易量(吞吐量)达到4000万吨左右,形成产值近100亿元。
——石油天然气。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年用气量将达到4.68亿方,其中:会宁县3535.96万方,靖远县5000万方,景泰县2472.02万方,白银区26269万方,平川区9645.37万方。
——火电。“十四五”期间火电电源基本保持稳定,主要以灵活性调峰、供热供气为主,到2025年,不再新增以发电为主要目的的火电项目,计划开展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硫、磷、铁、钛、锂”配套2×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 2×5.9万千瓦抽汽背压式机组项目、白银市低热值煤2×35万千瓦火电等项目、景泰县2×100万千瓦调峰火电厂。
3 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统筹全市风、光、水、火等电源项目,着力打造建设千万千瓦级白银复合型能源基地,计划到2025年,全市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生产消费增长的主体,清洁能源产业将成为全市重点支柱产业。预计,全市电力装机容量高于1100万千瓦,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70%,煤电装机占比下降到30%,发电量超过340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及配套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清洁能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撑、新动力。全市能源规划相关数据,除上级规定的数据,无控制性指标。
3.1 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1)有效整合煤炭资源开发。一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积极推进小煤矿整合,提高煤矿开采水平。以靖远煤业为龙头,地方煤矿为辅助,进行煤、电、冶、路、储联营,整合煤炭资源,确保煤炭资源有序开采。二是加强煤炭科技创新,提升煤炭工业技术。加大煤炭洁净加工转化、环境污染控制、煤矿信息化和数字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煤矿生产企业实现采煤、洗(选)煤联合生产,实现煤炭集约开发和煤炭化工业发展,实现煤炭就地转化。
(2)高效清洁发展火电。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改造,利用靖远煤业集团现有大量低热值煤,谋划推进白银市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促进煤炭分级利用、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谋划推进景泰县2×100万千万调峰火电厂项目建设,满足地区新能源调峰需求。加快建设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硫、磷、铁、钛、锂”配套2×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 2×5.9万千瓦抽汽背压式机组项目。同时,为了满足地区供热供气需求,可在有条件地区建设热电联产及第二热源项目。
(3)加强促进传统能源转型。积极提升煤电绿色发展水平,加大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加快提升常规煤电机组、供热机组运行灵活性的利用率,对淘汰的火电机组优先考虑转为应急调峰电源,逐步实现煤电从主电源向调峰储备电源转变,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4)加快输煤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国家规划的“环县经海源至中川铁路项目”(简称环海中铁路)实施,将陇东地区丰富的煤炭运送到兰白经济区,可有效解决陇中地区煤炭资源短缺问题,支撑兰白经济区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