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发展高端智能电网装备!《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    2022/10/25 16:13:51  我要投稿  

专栏7: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加快建设软件计算平台,加速与人工智能深度耦合的新型云计算架构发展,提高平台识别感知、智能分析服务能力。重点发展高端新型智能传感器、面向应用场景的专用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前沿智能芯片。增材制造(3D打印):重点发展大尺寸3D打印设备、金属电弧喷涂快速模具制造设备、激光选区熔化设备、激光立体成形与修复设备、粉床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设备等增材制造装备研制。鼓励企业提供软件服务,包括建模、设计、仿真等支

撑性软件工具及技术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搜排爆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专业化机器人,以及清洁、烹饪、教育、文娱、安防等家用机器人。大数据:重点加强大规模数据仓库、非关系型数据库、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与大数据条件下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卫星应用:重点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打造导航器件—终端—系统—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重点突破北斗核心芯片低功耗和小型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处理、北斗行业应用集成系统以及北斗位置服务应用等关键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卫星测控,在轨维护,航天大数据等新型服务领域发展。区块链:推进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合,积极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重点在电子商务、智慧医疗、制造业产品安全追溯、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进行推广应用。量子通讯:重点开展超导量子计算、核磁共振量子计算、半导体量子点技术、拓普量子计算方案等关键技术攻关。虚拟现实:鼓励发展高性能虚拟显示器件、光学器件等产品。促进VR/AR技术应用于军事体验、虚拟体育和虚拟制造等民用市场。

三、做全做优生产性服务业

聚焦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六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促进,为制造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现代金融

加快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积极承接金融创新试点,加快高新区金融核心区建设,强化西安金融商务区和西咸新区金融功能区承载力,推进科创、绿色、普惠等特色金融快速发展,促进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协同效应。深入推进“龙门行动”计划,构建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对接合作机制,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

(二)现代物流

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区域辐射型分拨中心、高标仓、智能仓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内陆中转枢纽陆海空多式联运、陆海联动多点协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骨干网建设示范工程。加快发展与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跨境电商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绿色共同配送等新业态。

(三)研发设计

充分发挥高校、设计院、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企业的研发设计优势,搭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共享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海外人才(团队)等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共建研发设计服务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龙头和知名研发设计企业,鼓励和支持专业性研发设计企业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检验检测认证

鼓励发展面向制造业全过程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供商,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认证机构创新认证服务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全过程的质量提升服务。

(五)软件和信息服务

发挥西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加快软件新城和重点软件园区建设。围绕制造业关键环节,重点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等研发和应用,发展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工业软件产品的供给能力,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的基础性作用。

(六)会议会展

围绕制造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性论坛、展销会、产品赛事活动,提高举办国际展会的能力和水平,扩大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世界西商大会、全球硬科技大会、全球程序员节、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等重大展会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推动会展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等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专栏8: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

现代金融: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制造业融资事业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规范发展制造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稳步推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开发金融新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现代物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依托,通过鼓励创新、融合互联网技术,多式联运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全面推进物流业向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鼓励制造业企业与物流机构合作,开展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定制化物流服务。研发设计: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团队)参与创办科技服务企业,将研发能力转化为长期可持续的研发服务与产品,以研发设计、科技咨询、技术交易服务等为发展重点,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形成科技服务新业态。鼓励专业研发设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工艺、产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加强基于质量的工业服务标准化管理,加强标准运用,完善相关标准认证认可体系。加强相关仪器设备和共性技术研发,发展工业相机、激光、大数据等新检测模式,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鼓励专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工业企业加强对接合作,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

软件和信息服务: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研发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试点示范,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推进信息物理系统(CPS)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展行业应用测试和试点示范。会议会展: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会展项目和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年会等,招揽知名品牌会展项目。争取中央部委、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大型央企举办的重要展会活动。建立制造业目标展会招引地图,积极引进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博览会等知名展会。积极组织举办工业技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和工业产品推广展销会等活动。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

制定六大支柱产业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深入实施“链长制”,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强化支柱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助力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发展。

(一)电子信息制造

依托三星、中兴、比亚迪电子、创维等12户龙头骨干企业,以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三星闪存芯片、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创维智能家居生产基地、“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3500亿元。

(二)汽车

依托陕汽、比亚迪、法士特、西安吉利等10户龙头骨干企业,以重卡、乘用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陕汽重卡扩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能一期和二期、众迪新型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4200亿元。

(三)航空航天

依托西飞、西航、航天四院、航天六院等10户龙头骨干企业,以航空、航天、无人机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西飞、一飞院、试飞院飞机研发生产能力提升,航空产业加工制造基地,中电科39所卫星应用系统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2800亿元。

(四)高端装备

依托西电集团、中石油测井、陕鼓集团、特变电工等15户龙头骨干企业,以轨道交通、输变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西电智慧产业园、中熔智能电气产业基地、中车智轨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为支撑,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

(五)新材料新能源

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部超导、隆基股份、乐叶光伏等9户龙头骨干企业,以钛及钛合金、太阳能光伏、陶瓷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西部超导高性能金属材料、西安赛特稀有金属材料、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支撑,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600亿元。

(六)食品和生物医药

依托杨森、清华德人、天隆科技、邦淇制油、银桥乳业等14户龙头骨干企业,以生物医药、乳制品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乐析医疗生产基地、幸福制药生产基地、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邦淇制油植物蛋白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二、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搭建创新载体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创新成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西安科教资源优势,鼓励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奖补力度。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增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行业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力,提升产业链企业聚集能力,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持续推进机制和全程孵化体系,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围绕半导体材料、太阳能光伏、北斗导航、智能网联汽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平台)建设,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二)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创新链工程,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加工、航空航天等方面实现关键环节技术突破。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支持空天动力研究院、光电子先导技术研究院、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先进稀有金属材料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积极开展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根据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先进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强化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科技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优势,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成果共享,通过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产业发展,避免资源浪费。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机构,以信息化网络连接各区域技术转移平台,保障全产业链的信息实时共享。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业孵化链条,全面推进高新区创业园、经开区智巢产业园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创新载体的平台作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综合运用发展规划、财税政策等手段优化创新资源布局,鼓励企业间以协会、联盟等产业组织机构为纽带,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供应链重点企业形成产业创新联盟,引导和激发企业自主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效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提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能级。鼓励产业联盟对外交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澳台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吸引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在我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拓展产业链和创新链网络。依托陕西自贸实验区和高新区、经开区等,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形成高科技产业链,扩大关键环节的产能供应。

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以集群化发展模式,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构建产业集聚、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6+5+6”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积极承接省级重点、发展市级特色,全力打造19个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明确重点产业链,全面推行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围绕产业龙头和行业骨干,强化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提升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形成集群发展和竞争优势,构建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双提升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