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发布了《广西关于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围绕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信息枢纽和辐射西南、中南的信息集散地,推进广西与东盟的数字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优化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结构和链接方向,面向东盟国家加强推广运营,提升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互联网通达能力。健全面向东盟的空间信息走廊和北斗定位、导航、授时综合服务体系,加强高分卫星、北斗卫星应用示范和海外推广,推动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东盟时空中心建设。围绕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南宁国际铁路港和中国—东盟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港航国际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跨境智慧能源合作,开展物联网节能降耗、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示范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智慧用能”、“微电网”、“虚拟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智慧化合作样板。
广西关于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重大战略部署,更好把握数字化发展规律和机遇,全面推进我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着力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力提升广西发展能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1+4+3+N”目标任务体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自治区重大战略,以合作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为核心,以数字化创新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牵引,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座”,奋力打造高效能数字政府、高质量数字经济、高品质数字生活、高水平数字乡村,形成“一核双引一底四驱”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格局,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政府统筹引领。坚持全区数字化转型一盘棋思想,强化政府统筹谋划,加强组织协调、政策机制、资金人才等保障,持续优化数字化生态环境,充分调动政产学研各方面力量,聚力推动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找准切入点、发力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和融合融通。
——强化协同高效发展。加强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数据赋能,强化横向联接、纵向贯通,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互动机制,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类主体协同联动、高效发展。
——确保发展安全可控。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促进发展与监管规范并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和协同监管规范体系,强化网络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数据资源安全,全方位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广西数字化发展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
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中国—东盟信息港国际网络通信大通道、数据资源共享核心枢纽、数字技术应用示范高地、数字经济合作窗口、数字人文交流中心。数字基础设施信息辐射和带动作用彰显、信息互联互通枢纽功能显著增强、中国—东盟数字技术、数字经贸、数字人文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广西在国际数字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优势明显。争创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布局建设“创新飞地”,建成一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融合应用,形成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的开放、创新生态。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供给、流通、应用、监管“四位一体”体系,建成数据要素集聚平台、运营平台和交易平台,有效促进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共享开放、有序流通、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数字“新基座”支撑能力更加稳固。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初步形成,5G 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镇,千兆光纤实现城乡基本覆盖,融合基础设施赋能能力大幅增强,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基本建成政务服务优质便捷、全域治理智慧协同、政府运行整体高效、执法监管公平公正的数字政府。
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进展。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22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
数字社会惠民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城市智能化运行水平显著提高,数字生活智慧共享、和睦共治。
乡村数字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 深化普及,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质量明显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有力促进边疆安宁。
二、合作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
(四)构建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国际通信大通道
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围绕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信息枢纽和辐射西南、中南的信息集散地,推进广西与东盟的数字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优化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结构和链接方向,面向东盟国家加强推广运营,提升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国际互联网通达能力。健全面向东盟的空间信息走廊和北斗定位、导航、授时综合服务体系,加强高分卫星、北斗卫星应用示范和海外推广,推动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东盟时空中心建设。围绕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南宁国际铁路港和中国—东盟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港航国际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跨境智慧能源合作,开展物联网节能降耗、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示范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智慧用能”、“微电网”、“虚拟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智慧化合作样板。
(五)打造中国—东盟数据共享应用核心枢纽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交换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数据掘金,推动大数据在跨国业务合作、区域应急管理及网络安全犯罪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形成区域性数据资源要素汇聚和大数据应用服务与交易枢纽。积极构建面向东盟的算力中心,推进中国—东盟(广西)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数据中心建设运营。鼓励龙头企业在东盟国家布局建设海外云计算中心,联合打造中国—东盟“智能计算”国际服务走廊。做强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培育中国—东盟数据要素市场和数据交易市场。探索建立中国—东盟跨区域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重点领域信息共享、互信互认。持续推进双边数据安全合作,依托中国—东盟网络安全交流培训中心,积极开展面向东盟的网络安全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参与中国—东盟网络安全方面的各类演练,增强与东盟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协作能力。
(六)构建中国—东盟数字技术应用示范高地
拓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链接中国与东盟创新要素,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未来网络、智慧城市、北斗导航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加强中国—东盟技术研发合作,鼓励广西与国内以及东盟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区域创新中心、中泰东盟创新港等一批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中国—东盟数字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依托多边双边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集聚区、中国—东盟技术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各类技术合作交流平台组织高层次的技术转移活动,畅通技术转移渠道,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
(七)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开放合作集聚区
紧抓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金融信息服务,打造中国—东盟电子商务核心生态圈,持续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水平,构建面向全球、沟通东盟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聚集区。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相关产业资源汇聚广西走向东盟,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加强南宁、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开展跨境智慧园区试点建设。加速数字贸易跨境流通,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优化数字金融融通服务生态,加速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构建跨境支付体系,支持建设各类数字金融科技合作平台,推动数字赋能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深化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合作,聚焦有色、化工、机械、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智能制造产业链合作,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合作,探索海洋调查、观测装备、海洋食品技术、海上无人机等领域数字化合作。
(八)构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普惠服务区域合作中心
强化优秀网络文化整合和传播能力,拓展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渠道和空间,打造区域普惠服务合作中心。持续拓展人文、科研、商务领域的数字化合作广度深度。聚焦智慧城市、跨境旅游、跨境医疗、智慧教育、数字抗疫、防灾减灾、技能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强数字化合作,深化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运营,打造区域普惠服务合作中心,促进双方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持续高水平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峰会、中国—东盟数字创新大赛等,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升级,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格局。
三、突出数字化创新引领
(九)强化创新载体建设
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载体,争创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布局建设“创新飞地”。建立健全数字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造广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促进中国一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一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中国(广西)—东盟互联网应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成果产出。完善南宁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广西大学科技园、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柳州)等平台载体,加大技术和人才培养力度。到2023年,打造3—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数字技术创新平台。
(十)深化数字创新应用
聚焦云计算、基础通用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北斗导航、卫星遥感、区块链等重点领域,攻坚一批关键技术。加快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以传统特色产业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以汽车电子、千兆光网等领域发展为契机,拓展汽车电子芯片、光通信芯片、功率芯片、射频芯片等产品的下游应用。加强北斗系统与公路、铁路、航运、民航、邮政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深度融合,推动北斗系统在智慧公路车联网、铁路安全生产、民航飞行运行监视等领域的应用。挖掘身份认证、数据存证、追踪溯源、价值交易等通用场景,在供应链金融、特色农产品溯源、民族医药质量追溯、医养健康等领域推动区块链技术深度应用。
(十一)加快培育创新生态
构建政用、商用、民用、客用的“智桂通”移动开放生态体系,促进政府办公、企业办事、群众生活、文化旅游等多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持行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发挥头部企业在生产研发、产业集聚、循环流通过程中的牵引作用,鼓励头部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在广西落地研发中心,巩固发展信创产业生态。壮大数字经济企业规模,强化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培训,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创新的企业家群体。
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十二)构建多元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供给体系
加快推进政府数据供给,健全政府数据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数据管理评价机制,探索面向业务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加快推进社会数据供给,完善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合作共享机制,协调推进公共服务机构、相关企业及第三方平台等的社会数据开放共享。建设集聚平台、运营平台和交易平台等基础平台,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
(十三)建立开放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体系
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数据运营模式,优化完善数据共享、开放、运营服务、安全保障机制,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探索数据资产凭证生成、存储、归集、流转和应用的全流程管理。规范数据交易管理,培育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提升数据交易效率。
(十四)构建高效协同的数据要素市场应用体系
持续实施数据要素融合应用“百千万工程”,推动数据要素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及政府治理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大数据应用示范。以卫生健康、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电力、物流、科技、企业投融资、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为试点,探索以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开放的创新生态,促进社会数据流通、跨区域数据互联、政企数据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