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月20日,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广东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完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推进惠州太平岭核电、陆丰核电、廉江核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梅州二期、肇庆浪江、汕尾陆河等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推进天然气调峰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粤西第二输电通道等电网项目建设,推进藏东南至大湾区特高压直流等工程前期工作,完善电力市场交易长效机制。加强LNG接收及储气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优化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战略物资储备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广东省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广东省代省长 王伟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广东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东发展,继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之后,又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向第130届广交会、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为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2021从都国际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对广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广东新的重大机遇、新的重大使命。
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工作安排,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东莞成为我省第四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城市,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4万亿元、增长9.1%,进出口总额突破8万亿元、增长16.7%,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顺利完成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保持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高效运转,因时因势调整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打赢同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首次正面交锋,及时高效处置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多起本土疫情,守住了没有扩散到省外特别是首都北京的底线。坚持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紧盯航空、陆路、水运口岸和人物同防,构建起从“国门”到“家门”全链条防控体系,粤港粤澳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不断优化。严格落实“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持续抓好核酸检测、哨点预警、隔离管理、社区防控、医疗救治等关键环节,全人群全程疫苗接种覆盖率达94%,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及全省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效,特别是深圳、珠海、中山正在全力以赴处置零星散发疫情,在此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是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牵引带动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广州期货交易所、“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首批湾区标准目录、首次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等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开通启用,“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全力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出台22项省级支持措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大部分落地并在全国推广,广深“双城”联动首批27项重点合作项目和7大领域专项合作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出台实施省级若干支持措施,组建运行横琴合作区管委会、执委会和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优化前海合作区管理体制。推进“证照分离”“一照通行”改革,实现省内企业迁移“一地办”、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网通办”、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广州、深圳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开展全省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如期实现存量隐性债务“清零”目标。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全面完成省市政务云、政务网和地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粤系列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取得标志性成果,成功举办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
三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不断增强。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两新一重”建设,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万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新建5G基站4.67万座,累计达17万座、居全国第一。加快内联外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性实现“市市通高铁”,建成赣深高铁、南沙港铁路、广连高速一期、深圳机场卫星厅、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等项目,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和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出台促进城市消费、农村消费和新型消费政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农村消费、网络消费增长均超过20%。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线上线下举办第130届广交会、中国航展、中博会等重大展会,开展“粤贸全球”“粤贸全国”经贸活动200多场,启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均突破3000亿元。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等外资大项目正式落地,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一期、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全面开工,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840亿元、增长13.6%。
四是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制定我省减轻企业负担十项措施,做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40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5.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32.7%,政策性出口信保承保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强化电煤、天然气供应保障,综合施策疏导企业发电成本,有效应对电力供需矛盾。全力破解汽车、手机、家电等领域芯片短缺难题,推动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生产,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缓解外贸企业运输成本上涨压力。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现省属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圆满完成南方电网公司我省股权确认工作。全省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42万户、总量突破1500万户。
五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制造业“六大工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顺利运作,省实验室产业支撑和聚力引才效果显著,散裂中子源二期等5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获批建设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万家。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组建湾区半导体等百亿级产业集团,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出台“制造业投资十条”,实施“链长制”,广州华星光电T9、惠州恒力PTA、肇庆宁德时代锂电池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迁驻深圳,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7家,累计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凸显、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强。在湛江等地布局建设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扎实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腾出超万亩土地空间。国家质量工作考核连续6年获A级,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9年全国第一。
六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69亿元、增长9%,粮食播种面积3320万亩、总产量1280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新增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6个,数字农业、休闲农业、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强化耕地保护,新增高标准农田161.8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85.9万亩、垦造水田5.2万亩。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推进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和种质资源普查,组建广东省种业集团。完善冷链物流、直供配送、农资农技网络,建成一批田头智慧小站。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公路超过3300公里,改造危旧桥545座,新增集中供水人口525万,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5%,光纤接入用户超过1100万户,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村和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300多亿元,创建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创设广东乡村振兴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全域覆盖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连续4年获得“好”的等次。
七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强化政策供给、财政支持和项目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建设迈出新步伐。统筹区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认真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国家试点工作。制定支持广州、珠海、佛山、东莞高质量发展,支持汕头、湛江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政策文件,制定支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省际交界地区加快发展的一揽子财政政策,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强劲,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着力改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条件,基本建成韩江高陂水利枢纽、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特别是湛江吴川机场、韶关丹霞机场顺利建成,极大提升粤西粤北地区便捷通达全国的能力。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历史性实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高水平医院21个地市全覆盖。完善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启动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加快建设。援藏援疆、对口合作工作取得新成效。
八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聚焦水、大气、土壤等重点领域持续攻坚,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新建污水管网7658公里,基本消除国家挂牌督办的527条黑臭水体,高质量建成碧道2075公里,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9.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0.2%。加大臭氧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成品油行业专项整治,实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提升内河航运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公交车电动化率达9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达94.3%,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推进“净土保卫战”,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4万吨,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45.8万吨/年。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192万亩,实现矿山复绿693公顷,治理违法建设2.5亿平方米,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77处,整治削坡建房风险点近4万户。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新投产海上风电549万千瓦、光伏发电225万千瓦、抽水蓄能70万千瓦。
九是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完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公布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和39处历史文化街区,出台推进汕头潮州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行动方案,推进南粤古驿道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18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英德岩山寨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填补岭南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空白。高水平建设“三馆合一”等标志性文化项目,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话剧《深海》、粤剧《红头巾》等5部作品入选国家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影视动漫、出版印刷等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广播电视、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社区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省运动员在第32届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十是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深入推进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增长9.7%。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389万人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9%。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12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各3所,高职院校扩招10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5%以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28.8万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5%以上,“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新高考平稳落地。加快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新增支持20家高水平医院、2家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基本完成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升级建设任务,启动实施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新建3个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7家国际健康驿站。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不断扩大,将高血压、糖尿病等52种多发常见慢性病纳入门诊用药报销范围并不断提高报销比例,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实现直接结算。推进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基本建成15分钟城市养老服务圈,三孩生育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完善。筹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3万套(户),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超过1500个。扎实开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全面做好拥军优属和安置就业工作,县、镇两级全部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突出毒品问题整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积极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信访矛盾化解有力有效。积极应对多年未有的严重旱情,加快建设抗旱应急保供水工程。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联合国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项目落户广州。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恒大集团等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处置。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风险,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7.1%,国家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考核均获得A级。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统计、地震、气象等工作扎实推进。
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55件、省政协提案827件,推动28项人大重点监督事项和14项政协协商议政重大成果落地。坚持依法行政,配合中央依法治国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工作,出台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率先实现行政执法“两平台”四级应用。加强廉洁政府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推进审计全覆盖,政府作风持续转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关怀指导的结果,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掌舵领航、把脉定向,让我们在改革发展重大关口始终感到有坚强的主心骨,在面对复杂严峻局面时能够沉着应对,在遇到大风大浪时始终充满必胜信心。这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各地各部门顾全大局、尽责担当,全省人民勤劳付出、共克时艰,形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粤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马兴瑞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广东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持续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需加大力度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促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仍需持续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有待加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养老、托幼、住房等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需不断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广州市发生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极其深刻、代价刻骨铭心,必须举一反三、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