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 变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作用下1月荷侧功率曲线
图9 变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作用下10月负荷侧功率曲线
由图8及图9可见,该控制策略下,储能系统确实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储能系统在22:00—6:00间进行充电操作,增大了原始负荷曲线的谷段负荷;储能系统在9:00—12:00,13:00—15:00进行放电操作,减小了原始负荷曲线峰段负荷。本文提出的策略达到了兼顾储能SOC性能指标和削峰填谷的综合优化效果。
3.2 与常参数功率差控制效果对比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策略的控制效果,将本文提出的基于综合目标函数粒子群优化的变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与常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如图10—13所示。
图10 不同控制策略作用下1月负荷侧功率曲线
图11 不同控制策略作用下10月负荷侧功率曲线
图12 1月不同控制策略作用下SOC曲线
图13 10月不同控制策略作用下SOC曲线
为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评价,以负荷曲线标准差和峰谷差作为削峰填谷评价指标,得到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控制策略作用下削峰填谷效果对比
由表2可见,相较原始负荷曲线,两种控制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小负荷曲线的峰谷差和提高负荷侧曲线的平滑度,起到了削峰填谷作用。相较常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变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作用下的负荷曲线标准差更小。在最大峰谷差指标上,变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稍微有所增大,这是由于其对SOC的协调考虑,在保证较优的储能电池SOC时,使得负荷曲线会出现短时的凹凸点,因此也稍微加大了负荷的峰谷差。
图12—13是两种方法SOC的曲线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常参数功率差控制策略作用下会使电池SOC出现越上限情况(SOC最大值超过0.8),这会对储能系统寿命造成较大影响。而本算法的控制策略是在保证削峰填谷的同时兼顾使电池具备较优的SOC运行状态,可有效减小SOC变化范围。以图12中1月仿真曲线为例,常参数控制策略下其变化区间为[0.4412,0.8168],变化大小为0.3756;变参数控制策略作用下变化区间[0.3992, 0.7209],变化大小为0.3217,与前者相比变化区间和变化范围都有所减小。考虑到目前储能系统成本较高,因此,本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储能系统配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