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开跑” 技术与商业双向突破(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杜弘禹  2018/2/26 8:35:00  我要投稿  

景驰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试运营将收集多样真实的数据,以逐步将无人驾驶技术推进向“近乎完美”。

“听说广州南沙每年三四月份的暴雨都非常大,我们自主研发的暴雨处理模块能否应对,还得继续测试,不断突破技术难点,以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小马智行CEO彭军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如是说。

“无人驾驶纷纷‘上路’的背后受多重因素推动。”郑利瑶分析,目前国内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均在限定区域内,对于非复杂场景,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并没太大壁垒阻碍。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国家层面的鼓励和地方政府推动,尤其是不少地方视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与大力的探索和发展扶持。

“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平台”,香江独角兽牧场CEO冯建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时机成熟且多方利好之下,遵循新事物演化路径,无人驾驶汽车开始从实验室、科技巨头的试验平台和工业领域走出,正“明星式”地进入现实生活。

探路出行服务商业化

无人驾驶汽车将以什么形式以及将在何时真正进入大众日常生活?

一步到位的模式是直接将无人车卖给消费者。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还无法实现,因为当前的无人驾驶技术不足以应对足够复杂多样的场景,无法让消费者自由使用无人驾驶。此外,无人驾驶较高的成本也形成门槛。

因此,中国无人驾驶企业的商业化探索更多集中在另一条道路上:先从较小、较简单的特定区域或特定场景起步,提供带有公共或者共享性质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而非无人车产品,谋求迅速接入现实生活应用,再逐步推广。

“无人网约车”便是其中最富代表性的探索方向,上述的景驰科技和小马智行启动的“常态化试运营”,某种程度上便是一个雏形。

王劲就强调,景驰科技是一家提供智能出行服务的企业,“我们不是卖汽车的”。按照计划,先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投放无人驾驶汽车,提供“随叫随到”的智能出行服务,然后再逐步向路况更为复杂的区域延展,循序渐进扩大覆盖范围。王劲说,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他非常期待未来两三年内能在广州投放超过万辆的无人驾驶汽车。

小马智行亦有类似思路,明确早期发展阶段将以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营服务为主。该企业计划,前期在广州南沙一个较小区域开展试运营,逐步扩大并将其打造成一个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无人驾驶示范运营区。

彭军还透露,目前,小马智行正打造一套无人网约车调度系统,同时未来也不排除与更多第三方平台合作,以扩大用户覆盖面。此外,他还表示,园区景区,港口物流等场景的无人车应用,亦在该企业的尝试计划之中。

从特定区域或场景起步,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无需在短时间内克服所有技术难点,无人驾驶更易实现。

小马智行CTO楼天城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与否跟应用场景有着直接联系,“如果是局部区域,我觉得今年内会达到成熟状态,但对于复杂路况,可能需要两三年,或许需要更长时间”。

郑利瑶也持有同样看法,他认为,无人驾驶技术本身就存在不同的观察评价标准和维度,应用层面自然也有着不同层次和梯度可供探索。

另一方面,除景驰科技和小马智行外,“国家队”百度亦携手首汽约车,探索无人驾驶技术与共享出行的嫁接,此外滴滴出行也在探索无人驾驶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亦有类似探索,前不久谷歌母公司旗下的Waymo无人驾驶车项目获得官方许可,成为美国首个商用的无人驾驶叫车服务项目。

“很多人现在都认可无人驾驶将来最大的应用场景是robottaxi这样的服务。”彭军说,把人从开车中解放出来后,实际上就无需有一辆自己的车。

而作为无人驾驶的市场切入方式,这种选择的背后有着深刻考量。冯建林分析说,当前国内大城市汽车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并且作为一种低频的大消费,消费者没那么容易换车,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很难快速切入这个庞大的市场,但网约车、专车、租车作为一种新业态,本身就是一种新增需求车辆的场景,因而成为更合适的需求市场。此外,共享模式下消费者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门槛大幅降低,进而提速无人驾驶商业化、市场化进程,这也正是无人驾驶企业希望看到的效果。

完善政策补路测短板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标志,被我国视为重点推进的前沿科技产业。

2017年国家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提出分“三步走”,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这份宏伟的规划中,无人驾驶汽车被频频“点题”。更为直观的是,2017年底公布的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中可以看到,自动驾驶与城市大脑、医疗影像和智能语音一同被列为4大重点发展方向。

此外,国家发改委前不久公布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亦将智能汽车列为九大重点领域之一。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家层面释放出的这一清晰信号,对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郑利瑶表示,政策上的宽松甚至是鼓励,使得中国一些无人驾驶技术得以加快探索进入应用层面,这也是无人车纷纷上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整体的环境很重要。”冯建林指出,除得益于国家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和倡导之外,也与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支撑基础累积到一定阶段有关。

中国无人驾驶的研发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而美国则从70年代初便开始相关研究,尽管起步略晚,但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也被认为是当前中国无人驾驶技术能够迅猛发展、强势追赶的一大重要基础。

“技术上其实差不了多少。”郑利瑶认为,尤其是在软件部分,当前国内许多无人驾驶企业的人才都有硅谷背景。

事实上,业内甚至认为,中国反而具备更多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优势,这包括拥有较高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覆盖广阔的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大数据,以及在5G、北斗导航等重要关联技术上的全球领先和不断突破。

从更深层次来看,作为人口和汽车大国,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被认为是无人驾驶发展的最大原动力。冯建林就指出,从应用层面寻求突破将是中国无人驾驶发展的一大策略,这将刺激和倒逼科学层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协同。

不过,对比美国来看,中国无人驾驶的一些不足仍值得正视,比如硬件上体现在无人驾驶芯片、雷达等方面。郑利瑶进一步指出,中国无人驾驶的关键不足在经验,中国路测开放时间较晚,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里程累积不足,这显然影响无人车研发和应用,“从国际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百度也存在这一短板”。

冯建林同样认为,相比技术,中国无人驾驶发展的问题在于“生态”,这包括如何与复杂多样的城市道路、国人出行习惯等进行有机融合。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国家似乎也意识到这点,并正尝试通过政策调整完善加速“补短板”。比如,广州、深圳等地政府开始为无人驾驶试运营、试运行“开绿灯”,北京则在全国率先出台无人驾驶测试新规,赋予无人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并开始建设自动驾驶测试场和测试道路。

国家层面,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早前表示,交通部正在编制无人驾驶汽车规划,研究起草技术规范,并正在建设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以及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路上测试的相关政策指导文件。

相关阅读:

我国新能源汽车版图解读:东部是大户 西部刚启程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