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报告摘要:
1.中国城市的城区面积十年仅增长7.7%,而人口密度增长15.3%,大城市病进一步加剧;在有限空间下创造更高效、宜居的城市环境成为了国内城市管理迫切解决的难题。
2.从政策方面解读: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指出依托网络、大数据、高效能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升级,人工智能未来将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
3.人工智能城市:是指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决策机制,根据实时数据和各类型信息,综合调配和调控城市的公共资源,最终实现自动智能化,达到运作效率的最优化的城市。
4.我们认为:科技蕴藏无限的生产创造力,但用户更需要的是通过技术确切改善生活,因此,技术落地才是科学改变生活的实践证明。
5.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基于安全、完善的数据信息库为人工智能提供机器学习的条件;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开发领域还是相对独立,必须认识到技术上还有暂时无法突破的难题。
一、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概况
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打造无限智能化城市效用
中国的城市建设经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高速发展,逐步进入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城市建设目标从追求规模和经济效益为主开始转向对生态、人文、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等立体的价值追求,尤其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目标,城市向着“智慧化”建设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条件,城市管理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决策机制,从顶层设计着手,自上而下的”AI化”使城市功能和产业转型更加显著,为城市创造以技术为驱动的商业价值,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有机生态城市系统。
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智联网发展是智慧城市下一阶段的关键
早在90年代,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后,中国也在1995年启动数字城市建设,这是中国智慧城市的1.0版本;随着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再次进入到3.0感知智慧城市时代;在2013年,WiFi、3G/4G的网络传输与云计算、大数据的后端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的技术进步下,开启了4.0认知智慧城市时代;在不久的将来,数据积累以及传输带宽和速度的再次腾飞,使得智慧城市达到整体架构协同管理,“人工智能城市”的时代也将到来。
政府鼓励人工智能发展,将大力辅助未来城市建设
政府在近三年时间密集出台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政策,说明十分重视此次技术发展的机遇,从大力促成中国到2030年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决心可见,希望中国能够“赶得上”这一次的技术革命,而不再仅仅是“不掉队”的要求。而中国城市的政策方向则回归以人为本的的核心,城市的发展都围绕着“高效、惠民、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城市建设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未来,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依赖科技创新带来经济动力
中国的GDP十年来成倍增长,而国家中心城市的整体创新效率提升水平并不显著。北京、武汉、郑州较十年前的创新效率水平有明显提升,其他城市则维持不变甚至有所下滑。可见各大城市目前创新投入和产出都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说明经济结构当中科学技术提升带来的收益占比低,未来应该重视提高创新效率的投入(人才、资金、技术……),以及重点考察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
迫在眉睫:解决有限城市空间的效率最优化问题
中国城镇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过乡村人口,未来区域城镇化将会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2015年全国城市建设与2008年相比,不足十年时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43.5%,道路长度增长40.4%,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城区面积仅增长7.7%,公共交通系统运营车辆增长了21.7%的基础上。在人口进一步密集(城市人口密度增长15.3%)的情况下,“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创造更高的城市效率、更优的城市运作、更适合居住的城市环境……成为了国内城市管理迫切解决的难题。
中国监控摄像头覆盖面不足,密度远低于英美
2017年国家官方数据公布“中国天网”摄像头达2000万个,但对于将近20万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来说,摄像头的覆盖面与数量是凤毛麟角;从摄像头数量/千人的维度来看,中国城市摄像头密度平均水平仅达英美的20%-30%,而完善的监控系统是保障城市治安的有力手段,因此,监控摄像头建设工程任重道远;未来,尤其是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监控摄像头布防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