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倾斜。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0GW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GW以上、光热发电5GW。能源局在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园区内80%的新建建筑屋顶、50%的已有建筑屋顶将安装光伏发电,粗略估算分布式项目产值约万亿。为响应国家号召,多个省市地区纷纷颁布利好行业发展的补贴政策,2017年分布式光伏市场蓬勃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步入快车道。分布式成为2017年光伏市场发展的新亮点。2017年光伏市场经历了两轮电价下调,“抢装潮”推动分布式光伏装机迎来井喷式增长。2017年1-10月,分布式新增装机超过16GW,预计全年有望超过18GW。其中,户用光伏风起云涌,预计户用光伏装机已达到2GW以上。据国网统计,2015年家庭屋顶光伏并网户数只有2万户,2016年20万户,而2017年上半年就有41万户,其中浙江省已突破10万户大关,装机规模656MW。
推动重心东移。我国前期光伏项目多为大规模地面电站,主要位于土地成本低廉、光资源充足的西北地区。分布式光伏安装在屋顶,占用土地几可忽略,是中东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省份发展光伏的必然选择。2017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新增光伏装机825万千瓦,同比增加1.5倍;而西北地区仅为416万千瓦,同比下降50%。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在用电需求更高的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将提高光伏整体利用率,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产业新支点。光伏作为朝阳性、战略性、民生性占优势的产业,已具备了极强的国内影响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和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光伏市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分别向美国、印度出口光伏组件3.735GW、6.877GW,占出口总量的20.3%、37.5%。2017年中旬起,美、印相继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结果可能导致2018年出口量骤减,而2017年很多行业龙头都在大力扩产能,庞大的产能将难以借外需充分释放。在美、印市场面临严重收缩的前提下,2018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或将成为撬动产业的新支点。
三、传统能源遭遇瓶颈
(一)火电面临重重考验
1、产能收缩压力大
用电需求增长遇冷,新机投产热度不减。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用电量增速同步下滑,自2012年起已连续5年不足8%。而由于同期煤价成本低、电厂效益好,投资热情高涨,以及项目审批权下放,火电装机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
装机规模受到严控。根据“十三五”规划,2020年煤电装机总规模不超过11亿千瓦,预计年均增速仅为4%,占比降至55%以下。期间计划淘汰落后煤电机组约2000万千瓦,取消、推迟煤电建设项目1.5亿千瓦以上。2017年能源局发布25个省区煤电规划建设红色预警。截至目前,淘汰任务已覆盖100台机组472.1万千瓦,停建、缓建名单分别包括9省区29个项目和17省区50个项目。煤电去产能得到有力执行,环保、高效的大容量机组有望相对受益。
预计产能或将长期过剩。由于产能扩张速度远快于需求增长速度,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滑,2016年降至历史新低4165小时。受益于严苛的去产能政策、经济回暖等因素,2016年四季度起火电利用小时增速开始由负转正。
2、合并浪潮重塑行业格局
“煤电联姻”拉开行业整合序幕。国电集团、神华集团于2017年8月发布重组消息,11月正式合并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重组后火电装机近1.8亿千瓦、煤炭产能约4.4亿吨/年,均为全国第一。国电与神华的合并将奠定行业新格局,为跨行业、上下游一体化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重组模式提供了可供复制的示范案例。
能源类央企重组有望提速。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支持、推动大型发电集团之间、电力与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涉及的央企主要包括火电领域的华能、华电、大唐、国电投集团,水电领域的三峡集团,核电领域的中核、中广核集团,煤炭领域的中煤、同煤集团,综合型央企华润、国投、浙能集团,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地方国企在区域市场内影响较大。未来整合方向可大致归纳为三类:1)火电与水电、核电:优化机组结构、缓解供给侧改革冲击;2)火电与煤炭: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减轻火电燃料成本负担、提高煤炭产能利用率;3)
火电行业内部:扩大规模、提高行业集中度、减少同业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能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