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产化助力成本下移
二代造价已大幅削减。随着核电装机快速增长,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体系日趋成熟,已建成多个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可自主生产绝大部分主、辅设备,核电站国产化率稳步提升,助力单位造价大幅下降。1997年开工建设的岭澳一期国产化率仅为30%,开发成本高达2033美元/千瓦;而2008年开工的阳江一期采用我国自主改进的二代加机型,国产化率达到83%,成本降至11096元/千瓦。
三代造价存在下降空间。在建AP1000机组中,三门核电站首台的国产化率仅为30%,而预计海阳核电站2号机组的国产化率将大幅提升至70-80%。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和华龙一号的国产化率已达85%。目前我国运用三代技术建设的核电机组的单位开发成本均高于16000元/千瓦。据西屋预测,批量化建设后的AP1000可降至1000美元/千瓦,不到三门项目的一半。
(三)安全性日益提升
1、福岛阴霾渐行渐远
我国从未发生过二级及以上核事故。核事件分级标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共分七级,七级最严重。国外共发生过3起重大核电事故,其中三里岛为五级,切尔诺贝利、福岛为七级,是国际社会担忧核电安全的重要原因。
核电站层层设防以保证安全性。三层保护屏障可有效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发生意外时还可通过控制棒停止核反应、通过应急系统冷却反应堆等措施,保障设备安全。
世界各国对核电的总体态度以鼓励为主。大部分国家已走出福岛事故阴霾,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继续大力发展核电,12个国家正在新建核电站,10个国家计划建设,30多个国家有意发展。少数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核电政策、逐步减少核电占比;个别选择弃核。
2、技术推陈出新,安全性再上台阶
核电技术历经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代堆型证明了核能发电的可行性。二代技术出现在60年代后期,推动了核电大规模商业化。随后衍生出经济性、安全性更强的二代加技术。2010年前后三代技术日趋成熟。四代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
三代核电安全性再上台阶。三代技术的堆芯融化概率总体降至低于10-5/年,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概率降至小于10-6/年。具代表性的AP1000技术采用毋需外部能源系统、仅依靠自然驱动力的非能动应急系统,可完全避免福岛事件中外部电源失效导致堆芯过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