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规模化的充电运营迟迟没有商业模式
(本文来自:能见Eknower ID:Eknower 作者:冰冰)
“过去充电桩事业只有一种企业赚到了钱,专注于卖设备的。”能见Eknower近期在对充电公司轻侯新能源回访时,听到了这样的实话。
轻侯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充电网络的组网与运营。专注于企业、小区等专用充电桩市场,轻侯新能源在谨慎介入平台运营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到两年回本。“专用市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做平台运营没有太大的意义。”轻侯新能源创始人潘建说到。
过去的两年,充电运营公司经历了一轮洗牌,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稳定的运营商业模式:第一种是以特来电、国家电网为代表的全国性平台运营商,它们一般也都在全国大规模铺设充电设备;第二种是以设备为载体、为业主提供运营解决方案和运营工具的企业,这类型的企业正在寻找与广告、售电和大数据等结合的盈利机会;第三种是纯做桩体信息接入和车主服务、没有设备基础的信息平台,一般以地方市政系统和全国性的地图软件等企业为主。
2016年充电运营商的日子很难熬,由于规模化的充电运营商并没有持续的商业模式,一些快步前进的充电运营商虽然活了下来,但大多是依靠其他业务来支撑,比如特来电,收入主要来自电力系统设备售卖;专注于某一专用充电市场的运营商,虽然可以通过精细管理、小心经营,使公司度过了艰难期,但却无法实现规模化,难以吸引资本的青睐。
对比2015年底和2017年1月的充电运营商装机排名,可以看到这场游戏不属于创业型公司,电桩、华商三优、充电网等创业型公司纷纷跌出装机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