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摘要)
相关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89号)
相关标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
共批准发布了206项能效、能耗限额和节能基础国家标准;
已发布实施能效强制性标准73项,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104项,节能推荐性国家标准150余项;
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支撑。12.5以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启动了两期“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
按照节能过程环节,节能标准体系包括7个标准子体系,每个标准子体系又包括若干类别。
从上图可以看到,目前来讲,大部分的企业和行业的公司目前接触到的标准更多体现在第五部分评估标准的子体系内。
包括计量和检测、分析和计算、能效评估方面的标准。其中,计量和检测标准涉及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源能效检测、能量平衡与测试、节能监测等标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测、测试和评价;分析和计算标准涉及合理用能、能源审计、节能计算等标准;能效评估标准是衡量节能措施实施效果和节能收益的重要尺度,涉及过程评估、节能量评估、能源绩效评价、节约型组织评价等标准。
建设目标
2020年,节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体系结构更加优化
节能标准国际化水平提升,全面覆盖高耗能行业,80%能效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建立能效“领跑者”指标与节能标准衔接机制
加强重点节能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
增加节能标准的市场供给
就建设目标方面,政府主导制定的节能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节能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形成有效的节能标准研究、制修订、宣贯、监督检查、评估等工作机制。
从3个能源管理系统说起
接下来用实际工作过程中接触过的3个标准作为举例来分析,看一看一个有生命力的标准体系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要素。
由于能源互联网或者智慧能源产业还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国标的申请过程也很漫长,周期较长,通常以年季为单位。因此,大部分的细分市场领域都存在着用一些行业标准、导则、规范来指导具体项目的立项、建设以及验收评价等。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规范)
国家机关单位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导则)
IEEE1888标准:泛在绿色社区控制协议(标准)
标准落地应用的几个关键要素
CEMS—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
1.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