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7月5日上午,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站站长郭凯正站在主控室内,监看站内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郭凯所负责的南阳站,是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重要一环,该工程使华北火电和华中水电,途经特高压南阳站时,部分得以在河南落地使用,助推河南经济发展。
过去的五年,为保障全省能源安全大局,河南电网累计投入1433亿元,较前一个五年基本实现翻番。日趋强大的电网,有力地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
变化:电力引擎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日下午,记者来到南阳纺织集团新厂区。在机器轰鸣声中,集团副总经理邱万福告诉记者,集团的发展得益于先进的机械设备,但越是先进的设备,对充足、可靠、高质量的供电要求越高。
邱万福称,过去每到夏季用电高峰期,厂区都会出现用电紧张的现象,“电压不稳,机器运转异常,棉纱断头、纱线不匀的问题频出,订单无法按时完成,损失巨大不说,企业信誉也受影响。如今限电很少遇到,订单能保质保量完成,这多亏了电网改造,感谢南阳供电公司!”
日趋强大的电网,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近五年来,我省农村电网投资规模从2012年的44亿元增至2016年的214亿元。村民、养殖户是河南农电事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
6日,在许昌陈曹乡尚庄村的一块高效农田里,记者看到一个庞然大物:臂长约300米,长臂下有能自动行走的轮胎,可以边浇地边移动,花洒似的喷头能将水均匀地喷到田地里。“大家伙”慢悠悠走上一圈,作物便能美美地“沐浴”一番。
尚庄村农民、井长(负责操作通电机井智能控制柜的人)尚明春介绍称,以前全村各家都要排队浇地,3个青壮劳力1周才能浇近百亩地。使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自己一个人管理两个通电机井,一天就能浇380亩地,现在需要浇地,农户都不用出门到地里来。
国网许昌市建安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彭保宏说,他还现场算了笔账:原先农户用柴油发电机浇地,每亩地仅电费就要20多元,而如今采用灌溉机浇地,每亩电费仅需5元左右。
突破:率先实现变电站“运检一体化”
5年来,伴随河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特高压输电项目加快实施,全省主干电网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5日上午,1000千伏特高压南阳站主控室内,站长郭凯正盯着一块块电子屏上不断变换的数据,监督着站内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郭凯说,由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我省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但依托能源互联网,不仅可以通过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我省经济发展的能源和电力需求,还可以有效缓解环保压力。“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不仅实现了华北、华中两地水电火电互济,更将我省电网与华北、华中电网相连通。特高压南阳站投运8年来,累计输送电量824亿度,其中在河南落地使用的就有285亿度。”郭凯说。
特高压南阳站是目前世界上投入商业运行中设备技术水平最先进、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变电站之一。其规模最大、设备最多、技术最复杂,其扩建设备均为世界首台首套。
怎样管理?怎样维护?根本没有标准可供借鉴。郭凯深入钻研、敢于突破,率先实现了变电站“运检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变电运行与检修的专业界限,满足了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调试运行的需要。郭凯先后主持发明运维检修新技术、新工艺40余项,全部投入实际运用,并作为国网公司特高压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全国推广。
5日上午,顶着烈日,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无人机小组组长高嵩,正利用无人机对位于特高压南阳站外的一条1000千伏输电线路进行着巡检。“依靠人工登塔、望远镜观察等人工地面巡检,一天只能完成10基左右的杆塔,且不易发现较高处的缺陷,而搭载先进设备的无人机,20分钟内就能完成对一基杆塔的巡检。”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