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这里是国内首家覆盖全部发电领域的国家级检验检测资质的科研机构;这里助力了所在集团供电煤耗在五大发电排名上升至第一;这里在国内率先开展脱硝催化剂检测服务———发明了“五色评价体系”;这里在国内率先实现火电机组环保设施运行企业内部实时监管;这里在国内率先提出风电机组检测和性能分析技术,可提升发电量3%以上; 这里有众多的第一。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彭桂云 朱子钱 摄影
在发电技术领域,有人说他们是千里眼、顺风耳、主治医师,也有人说他们是发电技术创新的排头兵,这里就是以开展发电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提出深度融入发电产业链理念,为发电企业提供全领域、全专业、全过程技术监督、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的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简称华电电科院)。这里有着怎样的管理思想和谋略?有着怎样的管理实践和规划?让我们对话华电电科院院长彭桂云。

智能发电是一个过程和状态
中国电力报:您如何看待当前发电领域整体技术创新情况?
彭桂云: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的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提出了包括大型风电、高效太阳能、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等多项新能源发电高端技术发展规划,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体现了电力系统智能化、供应宽松常态化、电力发展国际化、电源结构清洁化、体制机制市场化的总体趋势。
然而,在上述重点任务涉及的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新能源、智能发电、智能电网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这一现状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拓展研究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电力报:《电力发展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智能发电技术”,您如何理解智能化?
彭桂云:当前电力发展的重心正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系统优化、提质增效为主,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成为重中之重,智能发电技术也是提高发电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我认为把数字化、信息化、模型分析技术手段用足用够,就是实现智能化。通过信息流、能量流的互联互通,包括所谓的能源互联网,将电厂数字化设备、DCS、SIS、MIS系统信息与华电集团、区域的远程管理、控制进行全面的融合,进一步进行价值挖掘和应用,实现发电优化控制、状态检修、经济运行以及专家诊断等多目标精益管理方式,这都应该是智能发电的内涵。我们注意到刚开始的时候提智能火电,智能化火电以后又提出来智能化锅炉、智能化输煤,循序渐进,不断细化,通过很多环节的智能化组成一个智能发电厂。实际上,智能化是一个过程,它不会以某一个年限分界那么清晰,它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华电集团今年立了两个大的科技项目,一个是智能火电,一个是智能水电,已经在积极研究智能发电的问题,其配套的技术标准也将相应发布。前段时间发布的国家能源局相关课题项目里面,我们还作为五大发电唯一的一家承担了“互联网+智能供热”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