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在经历10年相关规划“空窗期”后,2016年11月,《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横空出世。这是一部以绿色发展为笔触,以协调发展为框架,描绘出的我国电力工业未来5年发展的蓝图。
2017年是《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第三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标准“硬约束”,以及掣肘电力工业发展的难点及核心问题,如何转换视角,聚《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中发9号文件两部电力行业顶层设计之合力,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升级。下面,我就“十二五”我国电力发展取得的重要成绩,目前电力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描述和解读。
我国电力发展基础及“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多项指标居世界首位。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69万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长6.3%,居世界首位,人均用电量4142千瓦时,超世界平均水平。
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15.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水电、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装机1.11千瓦,超世界平均水平。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六个区域电网各级网架不断完善,跨省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规模达到2亿千瓦,其中西电东送规模达到1.4亿千瓦,全国22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合计60.9万千米,变电容量33.7亿千伏安,均居世界首位。
“十二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明显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实施煤电改造4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约1.6亿千瓦,关停小火电2800万千瓦,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由333克标煤/千瓦时降至315克标煤/千瓦时,节能减排达到新水平。在建/建成多项标志性工程,装备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对外核电、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合作不断加强,投资形式日趋多样,电力国际合作拓展新局面。电改试点工作逐步开展,价格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逐步培育,体制改革开启新篇章。
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力总装机20亿千瓦,西电东送年输送电量2.7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6.8到7.2万亿千瓦时,电力占终端消费比重达到27%,人均装机1.4千瓦、人均用电量4860-5140千瓦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9%,新建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00克标煤/千瓦时,现役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10克标煤/千瓦时,线损率控制在6.5%以内,电能替代用电量4500亿千瓦时。
目前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电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供应宽松常态化、电源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发展国际化、体制机制市场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十二五”期间电力供应由总体平衡、局部偏紧的状态逐步转向相对宽松、局部过剩。
二是非化石电源快速发展的同时,局部地区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突出,“三北”地区风电消纳困难,云南、四川两省弃水严重。
三是局部地区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尤其北方冬季采暖期调峰困难,进一步加剧了非化石能源的消纳矛盾。
四是电力设备利用效率不高,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输电系统利用率偏低,综合线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五是区域电网结构有待优化,输电网稳定运行压力大,安全风险增加。
六是城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农村电网供电供应能力不足。
七是电力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电力结构优化及转型升级的调控政策亟待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电力发展重点任务
积极发展水电,统筹开发与外送。坚持生态优先和移民妥善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西南水电资源。坚持干流开发优先、支流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有序地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严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电的开发。统筹水电的开发与外送,基本解决四川、云南的水电消纳问题。
重点依托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建成金沙江中游送电广西、滇西北至广东、四川水电外送、乌东德电站送电两广输电通道;开工建设白鹤滩电站外送工程,积极开展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鲁藏布江水电的消纳方案研究。
在所有能源类型中,水电最具绿色、可再生特性,并且与其它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的新能源相比,水电可控可调,是基础能源的最佳选择。“十三五”电力发展强调走低碳清洁、可持续的道路,因此,水电在绿色能源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电开发的重点主要是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怒江。关于延伸至藏区的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的水电消纳问题,都会在“十三五”末期提到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