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产业
智能电厂产业涵盖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等,其建设主要由各大发电集团主导,公司作为设备集成商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产业进入壁垒较高。当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中,火电厂过程自动化呈寡头垄断局面。发电的智能化技术进化将贯穿“十三五” 期间,电厂智能化将成为发电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在国家促进燃煤发电有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影响下,电源投资呈下降趋势,公司智能电厂产业须顺应形势,及时调整发展着力点。
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中电联发布《2016-2017 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全国 2016 年用电形势呈现增速同比提高、动力持续转换、消费结构继续调整的特征,火电净增装机容量比上年明显减少,设备利用小时创 1964 年以来年度新低,预计 2017 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下降至 4000 小时左右,煤电企业生产经营继续面临严峻困难与挑战。而铁路建设持续加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 2.3 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 2.8 万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6 年度工作会议明确 2017 年计划完成铁路投资 8000 亿,投产新线 2100 公里、复线 2500 公里、电气化铁路 4000 公里。
竞争态势及公司行业地位:受设备技术、供应商资质等要求的制约,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产业进入壁垒较高,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细分市场中,火电厂过程自动化呈市场被少数厂家占有的局面,主要竞争厂家有艾默生、ABB 等,公司火电业务在 DCS、DEH、节能提效、超净排放和智能发电等领域构建核心竞争力,稳固国内前三的市场地位;铁路供电自动化领域的主要竞争厂家交大许继、天津凯发、国电南自三家市场份额均约 30%;有轨电车领域,公司业绩模式齐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竞争优势和劣势:
(1)优势:品牌影响力较高,公司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业务进入市场较早,属于国内最早研制和生产相关产品的供应商之一,用户对品牌认可度较高;产品技术具有先进性,电厂自动化业务引进 maxDNA 技术、轨道交通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平台,相关产品性能优良,稳定性较高。
(2)劣势:受国内电力市场环境影响,电厂过程控制及电气自动化业务面临下滑风险,行业利润空间呈下降态势;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本地集中化特点明显,跨地区市场资源未充分利用。
3、信息与服务产业
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 4.0、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迅速兴起,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也将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必然成为未来各行业重点探索的发展重心。同时,我国已将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信息安全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智慧城市也将逐步由概念走向实践。信息与服务产业整体迈入稳步上升阶段。
竞争态势及公司行业地位:由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信息与服务产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信息安全测评行业受限于资质要求,进入壁垒较高,公司于 2014 年 10 月被国家能源局授权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第四测评实验室,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作为智慧城市等细分行业的新进入者,公司在本产业亟需积累经验、培育核心竞争力。公司信息与服务产业所处行业边界不明晰,目前对于市场份额尚缺乏权威统计。
竞争优势和劣势:
(1)优势:产品适用性较强。产业的研发力量持续提高,技术水平较高,相关产品功能可实现快速扩展;拥有信息安全测评资质,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甲级资质等,具备竞争优势。
(2)劣势:信息安全、建筑智能化作为新兴产业,行业业绩不足;技术升级换代压力较大,专业人才缺乏;知名 IT 企业涉足能源领域,竞争压力加剧。
“互联网+”及“两化”融合概念日渐深入,智慧城市将逐步由概念走向实践,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快速。在电力系统内,各个集团公司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基本由所属下属单位负责实施,但通信及 IT 公司的涉足将可能逐步打破现有竞争格局。信息安全测评行业受限于当前国家能源局的资质要求,进入壁垒较高,公司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作为智慧城市等行业的新进入者,公司亟需积累经验、打造竞争力。
公司各专业的发展不仅与国民经济的电力需要相关,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的较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用电增长放缓,国家相关行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带来未来行业不可预计的风险。
4、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继续推进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2016 年全国能源会议明确指出要着力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未来将进一步限制全国煤炭消耗总量,加快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公司在该领域主要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环保产业的地域性较为明显,公司水处理专业市场集中度不高,除尘专业进入门槛较低,竞争都较为激烈。
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面对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的压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增投资约 2.3 万亿元。其中,到 2020 年底水电开发利用目标 3.8 亿千瓦(抽水蓄能约 0.4 亿千瓦),太阳能发电 1.6 亿千瓦(光伏 1.5 亿千瓦),风力发电 2.5 亿千瓦。新能源工程总承包业务随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新环保法,我国陆续颁布了“大气十条”、“水十条” 等,污染物排放要求愈加严格。
竞争态势及公司行业地位: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开展光伏总承包业务,该行业的壁垒在于工程设计能力以及成套设备能力,处于充分竞争态势。在节能环保业务上,公司主要从事变频、除尘等几个细分专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行业标准不统一,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新技术则有待培育、经验积累和运行效果验证。目前,公司占相应细分市场份额均较小,难以量化具体市场占比。
竞争优势和劣势:
(1)优势:受益于国家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政策红利,借助公司电力能源行业的深厚背景,尤其是电力二次设备系统集成方面的扎实基础,公司新能源总承包业务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公司在光伏发电总承包等领域的市场开拓能力较强,客户资源丰富且关系稳定。
(2)劣势:公司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业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实施经验不足;行业内商业模式变化,公司承接大型项目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光伏项目需要带资建设,资金压力较大。
近年来,轨道交通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中心城市辐射效应愈加明显,区域经济整合发展趋势加速,轨道交通产业市场容量显著提升。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垄断性,对设备技术、供应商资质等有严格要求,进入壁垒较高。细分市场中,铁路供电自动化领域呈寡头垄断格局,公司与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相差不大;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有轨电车领域,公司优势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