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立足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发展、高效利用、改革推动、绿色安全的原则,着力加强油气资源组织,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油气供应保障体系,推动油气消费市场建设,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科学布局。坚持“供输一体、输配协调”,结合国家油气资源布局、主干管道路由和站场分布,统筹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省级油气输送管网。
——适度超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到前列、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适度超前建设油气基础设施,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和输送能力,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
——有序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投入和土地资源浪费。坚持量入为出,根据资源落实情况,有序发展油气消费市场。
——高效利用。加强需求侧管理,坚持保障供给和节约使用相结合,鼓励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效利用项目,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改革推动。坚持制度和政策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建立公平有序的油气市场,尽快形成适应石油天然气发展的体制机制。
——绿色安全。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努力减轻生产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科学技术等多种方式,促进行业安全发展。
四、发展目标
(一)勘探开发
——2020年。巩固老油田,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力度,原油年产量2500万吨左右,天然气年产量5亿立方米左右。
——2030年。积极创新勘探体制机制,推进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提高油气储采比,努力保持原油年产量25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5亿立方米。
(二)基础设施
——2020年。油气管道总里程1.8万公里,其中油品管道里程9227公里(原油5204公里、成品油4023公里),通达全省主要炼厂和成品油消费地市,天然气干支管道里程9000公里,实现全省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建成齐河、泰安、平度天然气枢纽站,实现资源灵活调配;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原油储备能力2500万吨,满足全省90天的原油消费需求;上游天然气销售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能力25亿立方米,拥有不低于其合同销售量10%的工作气量,满足季节调峰和供气中断突发状况用气需求,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能力2亿立方米,满足日调峰、小时调峰和3天不可中断用户用气需求。
——2030年。油气管道总里程2.3万公里,其中油品管道里程13268公里(原油7195公里、成品油6043公里),通达全省主要炼厂和成品油消费地市,天然气干支管道里程1万公里,实现全省天然气管道“镇镇通”;油气管道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原油储备能力6000万吨,满足全省180天的原油消费需求;上游天然气销售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能力47亿立方米,拥有不低于其合同销售量10%的工作气量,满足季节调峰和供气中断突发状况用气需求,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具备应急储备调峰能力7.5亿立方米,满足日调峰、小时调峰和7天不可中断用户用气需求。
(三)消费利用
——2020年。全省原油一次消费1亿吨,油品消费4200万吨,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其中成品油消费2400万吨;天然气消费250亿立方米,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85%。
——2030年。全省原油一次消费1.2亿吨,油品消费4500万吨,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4%,其中成品油消费2600万吨;天然气消费470亿立方米,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3%,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90%。
五、发展任务
(一)稳步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以中石化胜利油田为勘探开发主体,以开发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创新和技术集成配套为支撑,坚持依法合规开发、安全环保生产,实现储量、投入、产量、效益相统一,确保存量保值增值,实现油田可持续有效发展。
通过加强探明未开发、已上报控制区块分类分级评价,强化勘探新发现、滚动勘探目标跟踪评价,提高产能阵地落实程度;加强区块地质认识研究,实施弹性开发转注水、地面一体化配套、实施整体调整、有利部位零散调整等措施,实现对低效低速单元的治理;加强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等措施,保障油气资源可持续开发。
近期重点推进胜坨、孤岛、孤东等陆上老油田增储稳产,新区新增动用储量1.58亿吨,新建产能255万吨,新建钻井1798口,老区调整新增产能472万吨,新钻井4560口。加快埕岛、新北等海上勘探开发,新区新增动用储量7703万吨,新建产能139万吨,新钻井283口,老区调整新增产能42万吨,新钻井82口。推进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等隐蔽油气藏勘探,重点突破古潜山、深层、新类型油藏领域。远期加大对老油田外围区域勘探开发和近海油田深层储量开发力度,保障油气产量稳定。
(二)加快完善油气管网输配系统
立足全省一盘棋,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和我省“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家油气输配网络对接,推进我省油气管网输配系统建设。
1、原油管道
围绕炼化产业布局,加强原油码头配套输送管道建设,改造淘汰老旧管道,完善联络线,形成“十进三出七连”原油输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