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能源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初步建立了规划、政策、规则、监管“四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机制,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省106个县级供电企业划转省电力公司直管,取消了代管体制,城乡各类用电全面实现同网同价,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直接交易全面启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有序推进。节能发电调度深入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全额收购。煤电价格联动、成品油税费、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和气价、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涉煤收费清理、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等能源价格改革均取得积极进展。
注:数据为能源统计调整后的最新数据。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省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从国际看,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非常规油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逐步扩大,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持续低迷。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面临转型提质新要求,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但局部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新形势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提升能源产业竞争力更加迫切和重要。从省内看,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正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能源供应、加快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能源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
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十三五”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建设生态文明、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同时,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我省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占我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6%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与国家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节能减排难度较大。“十三五”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保持刚性增长,受资源禀赋约束,我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将维持较长时间,新能源较长时期内只能作为补充能源。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对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考核力度,未来我省能源发展将受到来自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多重约束。
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能源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价格机制尚不完善,行业管理有待加强。部分领域节能管理亟待加强,能源统计体系、核算标准和监测方法需进一步完善。能源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健全,能源普遍服务和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
能源革命加快推进。国家将能源工作纳入到经济工作全局加以考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四个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风电、光伏等新兴能源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等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技术取得突破。这些都为我省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能源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能源发展空间广阔。我省能源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天然气普及率低、局部地区电网结构薄弱等,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城乡配电网等终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已出台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等支持政策,新兴能源发展迎来良好机遇。“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能源消费呈现空间布局分散、用能品质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为我省能源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科技创新推动转型。世界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中相对低碳的天然气将获得更大发展,煤炭、石油加工转换和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省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多元、低碳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总体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内节外引能源方针,以清洁高效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持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进一步强化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更加科学开发省内能源,引入省外清洁能源,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二)指导原则
转换动力,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和能源价格改革,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促进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系统优化,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互补融合,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提高供需双向互动响应能力。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清洁低碳,绿色发展。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促进传统能源绿色发展,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碳排放,实现能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并进。
多元合作,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依托优势企业,加快服务转型,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应急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多元保障的能源供应体系。
普遍服务,共享发展。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显著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坚持能源发展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推进能源扶贫工程,重大能源项目优先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布局。
(三)总体布局
发挥我省资源和区位优势,顺应能源发展新形势,优化“四基地、一枢纽、两中心”(即清洁煤炭基地、先进生物质能示范基地、绿色煤电基地、中原炼化基地,全国电力联网枢纽,全国重要煤炭储配中心和区域性油气输配中心)总体布局,重点建设清洁煤炭基地、先进生物质能示范基地、绿色煤电基地、中原炼化基地,提升省内能源清洁生产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建设全国电力联网枢纽、全国重要煤炭储配中心、区域性油气输配中心,扩大省外能源利用规模,形成内节外引、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保障格局。
清洁煤炭基地。坚持“安全、科学、经济、绿色”理念,以河南能化、平煤集团、郑煤集团等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优化存量产能,控制新增产能,推进清洁高效、安全集约生产,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煤炭产能控制在1.6亿吨左右,巩固我省作为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地位。
先进生物质能示范基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以纤维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质能产业化技术推广为核心,在南阳、濮阳市开展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梯级开发和高值化利用示范,提升我省生物质能研发、生产使用和装备制造水平。
绿色煤电基地。坚持超低排放和先进能效标准,在电网末端和电力缺口地区合理布局建设高效清洁燃煤火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加快现役机组升级改造,以资本为纽带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全省煤电总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平均供电煤耗和污染排放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中原炼化基地。依托骨干企业和现有基础,加快炼油设施建设,延伸石化产业链,推进炼油质量升级改造,完善配套油品输送网络,基本建成洛阳、濮阳炼化中心,积极推进商丘炼厂前期工作,力争2020年全省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
全国电力联网枢纽。立足于提高河南电网电力供应和省间调配能力,加快省内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省级500千伏输电网架与特高压电网衔接,提升省际电力交易和与华中电网水火调剂运行水平,综合考虑市场空间等因素,积极论证推进外电入豫新通道建设,强化河南电网在全国电力联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国重要煤炭储配中心。依托国家骨干铁路运煤通道和我省煤炭生产布局,加快建设以满足电煤供应、煤化工用煤和煤种调剂等需要为主的南阳(内乡)、义马、鹤壁—濮阳国家煤炭物流储配园区,年周转量达1亿吨左右,提高煤炭供应保障和应急储备能力。
区域性油气输配中心。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开辟新的油气管输通道,构建多来源、多途径、多品种的油气供应网络,完善省内油气管网和储配调峰设施,形成以我省为区域中心的油气管道枢纽,力争2020年全省油气管网突破1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