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我国现有的新能源电力装机在地域分布上一直处于东西部严重不平衡状态,以风光为主的大型新能源地面电站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新疆和蒙西)。但由于当地消纳能力有限,且无足够多的电力外送通道,因此在过去几年装机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弃光限电情况逐年恶化。2015年全国大多数地区光伏发电运行情况良好,年均利用小时数约1,133小时。相比之下,西北限电地区平均利用小时数不达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和新疆自治区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1,061小时和1,042小时,弃光率高达31%和26%。2016年一季度弃光程度进一步加剧,全国一季度弃光19亿kwh中,宁夏、新疆和甘肃三省弃光达18亿kwh,占弃光总量近95%。其中新疆和甘肃弃光量分别占全国的40%和44%,弃光率高达52%和39%。
究其原因,认为主要来自两方面:近年来新能源累计装机的快速提升以及局部地区电力外送条件遇到瓶颈。
特高压建设加速中,限电有望逐年改善
(1)十三五特高压向西北倾斜
特高压输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等特点,是西电东送的主要途径。从特高压的发展格局上看,我国“十二五”特高压规划为建设“三横三纵一环网”特高压骨干网架,把内蒙古、陕西、河北的风电、煤电通过三条纵向的特高压通道送往华北、华中和华东;把北部的煤电和西南的水电,通过三条横向特高压通道送往华北、华中和长三角地区,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资源配臵格局。截止2015年,我国完成了两条示范工程特高压线路和“三交四直”的建设,西北地区包括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省份初显战略布局。但是输电容量远不足以完成全部西电东送的要求,十三五期间特高压建设进一步加速中。
2015年“三横三纵一环网”规划
十二五期间“三交四直”建设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重点优化西部(西北+川渝藏)、东部(“三华”+东北三省+内蒙古)两个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的“五横五纵”29条特高压线路的格局。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跨区输电规模从目前的1.1亿千瓦提高到3.7亿千瓦,特高压规划总投资将达到3.3万亿元,特高压建设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达到8.9万公里和7.8亿千瓦。
“五横五纵”特高压电网的整体布局,包括了十二五期间南网投运的两条特高压示范工程和国网建设的“三交四直”7条线路,同时还包括在建的和已规划的共20条特高压线。“十三五”期间首先将完成的是大气污染防治计划12条线路中的9条特高压——“四交五直”。其次,国家将加快建设2015年核准的“四交六直”,除“四交五直”中的8条特高压外,“四交六直”中新增了两条—甘肃酒泉-湖南湘潭、新疆淮东-安徽皖南,从中可以很看出政策向西北地区电力外送的倾斜。随后,国家将继续建设“五交八直”,除五条已经包含在“四交六直”中的特高压,新纳入8条特高压线路。最后,扎鲁特--青州的特高压将于2016年8月开始建设。除了目前已经明确规划或在建的20条特高压线路,2018年前国家电网另有拟开工建设的“十交两直”工程,但具体线路国网尚未披露。由此,判断特高压累积输电容量将会逐年攀升。
十三五将投运的20条特高压线路
2015年规划的“四交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