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十三五”期间,建设特高压输电和常规输电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新增规模1.3亿千瓦,达到2.7亿千瓦左右,相比现有规模几乎翻倍。这是国家能源局刚公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透露的信息。
不仅是“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包括电网优化、配电网升级改造和智能电网等的建设也被列入规划。电网建设是规划发布会上成为关注热点之一,规划全文中关于重点任务的介绍有23页,涉及电网建设的有8页。
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石,电网建设成果将直接影响整体规划目标的达成。而用电量增长预期,新能源迅速发展,能源结构的转变等,都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电网建设还需要解决现有问题。机遇和挑战同时带来了投资机会。
重点建设输电通道、区域主网架和配电网
规划将输电通道、区域主网架和配电网建设作为重点。由于规划原文内容较多,在此进行简化整理。
1、输电通道建设
规划将输电通道建设作为重点之一。规划要求,在实施水电配套外送输电通道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12条输电通道及酒泉至湖南、准东至安徽、金中至广西输电通道。建成东北(扎鲁特)送电华北(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解决东北电力冗余问题,适时推进陕西(神府、延安)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结合受端市场情况,积极推进新疆、呼盟、蒙西(包头、阿拉善、乌兰察布)、陇(东)彬(长)、青海等地区电力外送通道论证。
“十三五”期间,新增“西电东送”输电能力1.3亿千瓦,2020年达到2.7亿千瓦。
2、优化区域主网架
论证全国同步电网格局,调整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提升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协调性,探索大电网之间的柔性互联,加强区域内省间电网互济能力,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东北地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随着外送通道建设改变。同时对几大外送输电工程建设、省内与周边省份电网建设,到2020年东北地区初步形成1700万千瓦外送能力。
华北地区,西电东送格局基本不变,京津冀鲁接受外来电力超过8000万千瓦。计划建设多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张北至北京柔性直流工程,研究实施区域内电网互联,加强500千伏电网建设优化和配电网升级改造。
西北地区,重点是加大电力外送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进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建设。完善750千伏主网架,增加区域内电力互济能力。
华东地区,长三角地区新增外来电力3800万千瓦。建设区域内特高压电网、输变电工程和区域内联网工程,优化区域内电网结构。
华中地区,实现电力外送到电力受入转变,湖南、湖北、江西新增接受外电达到1600万千瓦。实现区域内电网互联和省间电网加强,优化水电外送方案。
南方地区,推进西电东送,建设输电通道,送电规模达到4850万千瓦,加强优化主网结构,此外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当前电网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