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力领域投资不断向电网工程倾斜。
今年1-7月份,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60亿元,同比增长32.5%。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454亿元,同比下降8.4%。这符合我们对电力领域投资趋势的判断,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单纯从总量的角度发展电网建设,虽然在力度上近年来超过了电源建设,但遗留了配网架构布局层次不清晰、系统稳定性差等建设落后问题。供电能力的提升是城镇化推进、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自2013年起,电网工程的投资受特高压、配网带动,已超过了对电力领域投资,并且比例不断扩大,今年1-7月这一占比数据更是达到了63.8%。这与我国逐步成熟的电力基础设施,以及尚缺乏自动智能化的电网设施国情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配电网仍需加强,亟待电改红利引进新的资本和运作模式。
2万亿配电网目标呼唤新投资模式。
去年8月,国家能源局出台《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维持稳定增长。此次顶层文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国家将更希望引进民营资本,借此带动全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更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为政府“减负”。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期发布了《关于请报送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的通知,掀开了配网投资新模式的篇章。该文件要求确定100个左右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的试点项目,并要求各地在9月2日前上报3-5个试点项目简要说明。
电改9号文明确提出“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此次发改委、能源局的通知与之相呼应,再次映证了该领域的运作模式,即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在未来的配电建设中,预计一些项目将不再由当地省网公司主导,而是交给当地民营资本,或是政府、民企各自参股该项目,分享受益。我们认为,此种模式带来的变化有二:
1、不再全靠电网定标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型。以往的电网工程预算由省网公司制定,不同的省份因经济条件可能在要求上大相径庭,投标单位也只能依照每次项目情形对设计做修改。高预算项目,可以设计高端、耐用的电力元件、采用服务优质的施工企业,低预算项目往往则演变为价格战,未来服务更是难以得到保障。有民营资本的参与,可以更理性客观地估算项目的利润、成本空间,带来长期稳定的受益。这一过程也将配售电成本和售电企业所能获取的受益更清晰、市场化。
2、提高政府能动空间。根据我们草根调研,受去年国网审计影响,大量配电网投资压在各地省、市级电网层面。国网及各主要下属公司近期换帅,也使得部分地方领导存在规避责任的心态,不太愿意激进做投资。此时点发布吸引社会资本政策,也将有效推动配电网投资的落地实施。
“配售一体”可能成为新投资方向。
从地方政府角度看,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能够打的“新牌”已不多:人力成本不断提高趋势已不可逆;税收政策关乎经济指标难以调整;土地市场近年来更是不断升温。那么降低电价,提高企业用电质量无疑也将成为地方政府吸引实业投资的一项利器,尤其是对于能耗较高的化工、新材料、冷链、各种制造业等。以往的配电建设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是当地供电局统一招标,力求高质量,同时通过巨额的集中采购压低供应商成本,我国最大体量集采江苏供电局便是一例,其对配电招标的掌控程度也属我国前列水平,政府采购后,当地用电方需每年缴纳配售电设备租金。此种模式对当地供电局支出形成较大压力,也不排除个别用户认为缴费较高的情况。我们认为此类项目更适合经济非常发达、供电局体系成熟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