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方面,预计2016年全省用电量为1992亿千瓦时,与2015年持平,年最高用电负荷仅3283.6万千瓦时(创历史最高值)。而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推进,全社会用电量出现大增长的机率较小。
据统计,2016年国调留川机组可调电力合计约480万千瓦,四川全川可调总计约4296万千瓦,在满足省内用电需求和外送需求后,电力供应十分充足,严重供大于求。
解决四川弃水的关键在于让川电出川,让四川电力资源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得到配置。
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快特高压等跨区跨省输电通道建设,为促进全国电力市场建设和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础保障。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决定要有通道,有与需求相适应的一定的电压、距离的线路。
现有川电依靠“四直四交”通道送出。其中:直流外送规模2460万千瓦,交流外送规模315万千瓦。预计2016年四川统调可外送电量仅260亿千瓦时,省调机组还存在大量的闲置。
建议至少要落实以下几个文件,对四川弃水问题全面深入清理。
一是2016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及“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等重大项目”。
二是国家十三五年规划。《规划》披露了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其中之一为:建设水电基地和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通道。
三是国家能源局《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优化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加快跨省区输电工程特别是水电、风电外送通道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
四是国家能源局《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指出,要求西电东送”能力不断扩大,2020年水电送电规模达到1亿千瓦。
五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8号)。意见明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等河流水能资源,配套建设送出通道。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工程,推进西南能源基地向中南、华南和东南地区输电通道建设,加大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力度。
六是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2016年8月份的通报提出,加快推进西南水电基地重大项目建设。
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跨区跨省交易机制。有了通道的硬件,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软件配置。建议总结四川参与北京交易中心交易、云南送广东等已有模式,积累经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完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跨区跨省交易规则。
第三,提升水电地位,光明正大的把水电列入可再生能源配额。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6〕5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发改能源[2016]625号)均提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这一新的特有概念,把水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政策划割开来,事实上要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的还是要水电贡献。《2015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包含水电在内,全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1362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为24.5%。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277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约为5.0%。孰轻孰重一看便知。
事实上,水电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除了具有具有清洁可再生、不污染等共同属性外,还拥有最为成熟的开发技术、最低的发电成本、运行灵活具备调峰功能、效率高且寿命长等显著优势,加上水电利用小时数较高,装机集中,还可以提升输送线路的利用效率。使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必将增大整个社会用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