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表集抄的技术症结:
其实,对于四表集抄来说,最揪心的还是信道的技术症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是一个投资灾难!我们唯一期望的是,千万别搞“一窝蜂”式的“群众运动”,“大跃进”。因为这个项目天量市场,投资巨大,些许瑕疵,就会酿成灾难。最好速度能够慢一些,前期论证充分一些,尤其是系统设计与方案设计,考虑更周全一些。
1.关于信道的讨论:
计量数据采集是一个低速数据采集系统:
首先我们要对这套系统的信道,进行一个技术定位:作为居民用能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无论考虑那种价格体系,这都是一个低速数据采集系统。不要把它定位成一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于极端庞大的终端用户数量,这个定位不准确,它对系统造价与成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估计。
我们也不能不现实的设计系统的功能。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计量数据采集,其他的附加功能,则要首先论证技术实现的可行性,还要充分考虑系统造价、成本与承受能力。这应该是系统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盲目的将一些附加功能,加入系统功能设计,对于目前千疮百孔的、以低压载波为信道的居民用能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是不切实际的。
公用事业产品统一信道:
四表集抄系统的信道,实际是公用事业产品的统一信道,设计需要非常谨慎。
对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上、下信道的两段式信道设计,是合理的。它的上段信道设计,具有很多选择,可以按照现场实际资源状态,选择光纤、GPRS,甚至230MHz专用无线信道,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些都是成熟技术,不存在表演课克服的技术障碍。
这里关键是下段信道的设计。介于这条信道涉及终端数量极端庞大,经济适用是选择第一要务。现在可供选择的主要是两个:即无线信道与低压载波信道。前者因为室内、室外的传输阻隔,很难覆盖家用电能表、煤气表、水表、热力表的安装空间,而外加天线,也影响环境的协调与美观。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教训,推广受阻。而低压载波信道,具有不用重新敷设通信媒介,避免房屋装修破坏,使用方便等一系列好处,得到人们的青睐。只是由于这条信道,物理层通信环境极端恶劣,通信可靠性堪忧,很难实现全部终端的通信全覆盖,以致成为国内外业界公认的“lastmole”世界级难题。
怎样看待低压载波信道:
低压电网的“主业”是传输电能,载波通信只是它的“副业”!所以载波通信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接受主业强加给它的衰减限制与干扰影响。尤其可怕的是这些衰减与干扰,随着用电负载的随机波动,与巨大的波动范围,导致低压载波信道很不稳定,通信可靠性低。而作为用能计量数据采集系统,它是营业管理的做重要的工具,计量收费的唯一依据,100%的通信覆盖,是系统最低适用性指标。没有这个指标,这个系统就没有现实意义与价值。从这个意义讲,低压载波信道是一条“残疾信道”。在业界技术精英云集的标准讨论会上,得到公认与共识。低压载波信道的“lastmile”问题蜚声全球。
国内外低压载波信道的现场实践,已经经历了三十年。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美国为此放弃了这条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低压载波信道,欧洲为此吃尽苦头。只是这条信道的商业价值,使得欧洲标准组织Prime,准备花“天价”,采用一些特殊技术,来实现技术突破。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小规模试点,到2009年的大规模推广,至今已经现场安装终端数亿台,资金投入上千亿。留下只是一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系统,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低压载波信道的这个“残疾”,不是“绝症”!
2.组网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l业界共识与现场结果:
我们前文所述低压载波信道通信可靠性堪忧,其前提是单纯的物理层通信。而应用于用能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低压载波信道,我们只是需要一个低速数据传输通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用能营业管理的技术装备,价格政策执行的技术手段,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各种可能实施的价格政策,对通信的实时性要求都不会太高。这就为中继通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继通信的本质,是增加通信时间,牺牲通信速率,换取通信覆盖空间,提高通信可靠性。这种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是将时间作为资源来使用的。对于低速数据传输通道,这个条件是现实存在的。别说今天实施的仅仅只是阶梯电价,就是实施分时电价,我们也有足够的技术手段,使用通信时间来拓展通信覆盖空间。